看好我的病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人物档案:张秀婷,原昌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先后发表过《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症38例的处理及经验教训》、《腹膜外剖宫产术》、《胎盘血的收集及临床应用》等多篇论文。多年来以忘我的工作热情为昌乐县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国家万例手术无事故奖”、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看好我的病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昌乐县人民医院退休干部张秀婷
“只要我自己觉得还能工作,我就会一如既往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因为我觉得病人通过我们的治疗康复了,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昌乐县人民医院原妇产科主任张秀婷常说的一句话。
张秀婷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40多年,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经上级特批,延迟5年退休,但是退休后,她放弃了恬静的休养生活,重新被返聘到回到一线工作岗位,并潜心钻研不孕症的治疗,被百姓奉为“送子观音”。
, http://www.100md.com
“为病人看病是我的人生乐趣!”
张秀婷1963年从青岛医学院本科毕业,提起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两个字“困难”。“其实那时的妇产科就像是个转运站,像难产的孕妇,稍微有点加重就会转到上级医院,只懂得比较普通的治疗方法。”自己虽然满腹学识,但是孤身一人难求发展,那时候也动过要离开的念头。“干就干出个样来”,带着自己的信念带领一班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各项工作终于有了起色。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抢救病人,她是跑的最快的一个。有一次,连续的剖腹产手术,使她晕倒在手术台旁,别人把她扶起后,硬是咬牙坚持把手术做完。 “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她对笔者说。
“援助坦桑尼亚是我一生的幸福!”
1980年7月,一纸调令下来,张秀婷被选调到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当时的情况很为难,我的小女儿刚刚2岁,需要照顾,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毅然去了非洲。”到了坦桑尼亚,由于当时通信不方便,只能一月写一次信,如同与世隔绝一般。给人看病需要语言交流,因为语言不通,翻译只有一个,没法开展工作,当时就只能用手比画和眼神交流。后来张秀婷就觉得这不是长久的办法,就通过查阅资料、发奋学习,经常要到半夜三更,三个月后她就基本掌握了当地的语言。谈到坦桑尼亚蚊子,张秀婷深有感触的说:“我差点就丢了性命!被当地的蚊子叮咬后,高烧抽搐,昏迷不醒,用了氯化喹宁静滴两天未见好转,生命垂危(后得知因当地普遍用氯化喹宁作为抗疟的常规药,使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后来是一种德国产的药使我脱离了危险。”
, http://www.100md.com
坦桑人没有种蔬菜的习惯,因此坦桑尼亚蔬菜奇缺。勤劳朴实的医疗队员就自己动手,在驻地的院子里种起许多蔬菜,同时也养鸡、养鸽、种果树。果实随摘随结,吸引了许多坦桑尼亚官员和群众来观看和索要。张秀婷所在的省立医院,每天来这里就诊的人络绎不绝,很多病人是冲着中国大夫来的。省立医院的院长,前个妻子就是难产时去世的,现在的妻子怀孕后还是难产,就亲自找到张秀婷,并说:“我把夫人交给中国大夫了!”手术一做就是三个小时。手术顺利成功,事后为表感激,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院长特意把名字的后面加了“张”字。1982年9月,张秀婷圆满完成了该批援助任务回国。
“对家庭我有愧,对工作我满意!”
“我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妻子!”说起自己的孩子,张秀婷的心里就酸酸的。小女儿两岁的时候,她就去了非洲。等两年后回来,自己的孩子怎么也不肯叫她妈妈。逢年过节,为了大家与自己家人团聚,张秀婷就主动承担值班任务,连续20多个除夕夜都是在科室里度过的。
退休后张秀婷不甘平静的生活,将原来就掌握的不孕不育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同时利用自学、外出进修等方式掌握了一整套治疗新技术。2002年5月,带领数名不孕不育医师,在昌乐县率先创建不孕不育治疗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中心已经成为集检查、检验、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截止到2007年年底,已诊治患者千余人,治愈率达80%以上。谈到病例,张主任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天一名白塔镇的患者打听着来到家里给我报喜,他们结婚15年都没有生育,自己在村里都呆不下去了,自己就偷偷的来医院找到我。经过检查、治疗以后,终于怀上了孩子。他们来到家里激动地哭,我自己也哭,都是因为心时高兴。”她说:“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我非常愿意用科学的技术为母亲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唤起病人重新生活的希望”。, http://www.100md.com(clweijiban)
看好我的病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昌乐县人民医院退休干部张秀婷
“只要我自己觉得还能工作,我就会一如既往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因为我觉得病人通过我们的治疗康复了,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昌乐县人民医院原妇产科主任张秀婷常说的一句话。
张秀婷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40多年,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经上级特批,延迟5年退休,但是退休后,她放弃了恬静的休养生活,重新被返聘到回到一线工作岗位,并潜心钻研不孕症的治疗,被百姓奉为“送子观音”。
, http://www.100md.com
“为病人看病是我的人生乐趣!”
张秀婷1963年从青岛医学院本科毕业,提起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两个字“困难”。“其实那时的妇产科就像是个转运站,像难产的孕妇,稍微有点加重就会转到上级医院,只懂得比较普通的治疗方法。”自己虽然满腹学识,但是孤身一人难求发展,那时候也动过要离开的念头。“干就干出个样来”,带着自己的信念带领一班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各项工作终于有了起色。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抢救病人,她是跑的最快的一个。有一次,连续的剖腹产手术,使她晕倒在手术台旁,别人把她扶起后,硬是咬牙坚持把手术做完。 “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她对笔者说。
“援助坦桑尼亚是我一生的幸福!”
1980年7月,一纸调令下来,张秀婷被选调到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当时的情况很为难,我的小女儿刚刚2岁,需要照顾,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毅然去了非洲。”到了坦桑尼亚,由于当时通信不方便,只能一月写一次信,如同与世隔绝一般。给人看病需要语言交流,因为语言不通,翻译只有一个,没法开展工作,当时就只能用手比画和眼神交流。后来张秀婷就觉得这不是长久的办法,就通过查阅资料、发奋学习,经常要到半夜三更,三个月后她就基本掌握了当地的语言。谈到坦桑尼亚蚊子,张秀婷深有感触的说:“我差点就丢了性命!被当地的蚊子叮咬后,高烧抽搐,昏迷不醒,用了氯化喹宁静滴两天未见好转,生命垂危(后得知因当地普遍用氯化喹宁作为抗疟的常规药,使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后来是一种德国产的药使我脱离了危险。”
, http://www.100md.com
坦桑人没有种蔬菜的习惯,因此坦桑尼亚蔬菜奇缺。勤劳朴实的医疗队员就自己动手,在驻地的院子里种起许多蔬菜,同时也养鸡、养鸽、种果树。果实随摘随结,吸引了许多坦桑尼亚官员和群众来观看和索要。张秀婷所在的省立医院,每天来这里就诊的人络绎不绝,很多病人是冲着中国大夫来的。省立医院的院长,前个妻子就是难产时去世的,现在的妻子怀孕后还是难产,就亲自找到张秀婷,并说:“我把夫人交给中国大夫了!”手术一做就是三个小时。手术顺利成功,事后为表感激,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院长特意把名字的后面加了“张”字。1982年9月,张秀婷圆满完成了该批援助任务回国。
“对家庭我有愧,对工作我满意!”
“我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妻子!”说起自己的孩子,张秀婷的心里就酸酸的。小女儿两岁的时候,她就去了非洲。等两年后回来,自己的孩子怎么也不肯叫她妈妈。逢年过节,为了大家与自己家人团聚,张秀婷就主动承担值班任务,连续20多个除夕夜都是在科室里度过的。
退休后张秀婷不甘平静的生活,将原来就掌握的不孕不育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同时利用自学、外出进修等方式掌握了一整套治疗新技术。2002年5月,带领数名不孕不育医师,在昌乐县率先创建不孕不育治疗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中心已经成为集检查、检验、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截止到2007年年底,已诊治患者千余人,治愈率达80%以上。谈到病例,张主任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天一名白塔镇的患者打听着来到家里给我报喜,他们结婚15年都没有生育,自己在村里都呆不下去了,自己就偷偷的来医院找到我。经过检查、治疗以后,终于怀上了孩子。他们来到家里激动地哭,我自己也哭,都是因为心时高兴。”她说:“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我非常愿意用科学的技术为母亲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唤起病人重新生活的希望”。, http://www.100md.com(clweij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