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62358
一个热议的标准
尚需冷论的话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1.17
     ——聚焦馒头《标准》出台之后

    □苏北坡 图/本报记者 付子昂

    一个被嚼了几千年的馒头,如今却因出台“国标”惹得“满城风雨”,把海量网民笑得前仰后合。日前,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被部分媒体曲解为《标准》给馒头念“紧箍咒”,从而引起一番馒头“是圆是方”的讨论。然而有关部门已经澄清事实,说馒头“方圆”论纯属讹传,且《标准》里只字未提。

    可以说刚刚到来的2008年,“标准”之争已经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其背后隐藏着的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政府责任和舆论放大等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个被误读的馒头《标准》

    2007年12月28日,距离新年只剩两天时间,河南省质监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国家标准委批准的《标准》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起草《标准》的共有4家单位: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 百拇医药
    看似一个发布《标准》的正常行为,但是经过媒体报道后,顿时引起百姓的极大关注,尤其被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推介”至要闻区头条后,引来网友的一片质疑甚至谩骂声。

    1月3日,一则题为《国家发布馒头标准:应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消息,迅速在网上扩散开。粗略统计,当天约有120家网站转载,其中包括一些主要的门户网站。记者1月12日在“百度”网上输入“馒头标准”一词,与之相关的网页、评论、跟帖高达510万条之多,许多纸质媒体也卷入这场馒头《标准》大讨论中。

    一个“迟到”的辟谣解释

    2008年1月4日17时20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网站公布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全文,以全面、客观、真实的《标准》全文予以纠正舆论。

    《标准》中有一条关于小麦粉馒头“外观”的规定:“形态完整,色泽正常,表面无皱缩、塌陷,无黄斑、灰斑、黑斑、白毛和粘斑等缺陷,无异物”。记者仔细查询一遍,并未从中发现媒体及网民热吵的馒头“方圆”之说,甚至没有对小麦粉馒头产品的形状作任何具体规定。外界盛传的“国标”为馒头“定形”之说,纯属讹传。
, 百拇医药
    绷紧神经的国人终于松了口气,网民们也大吐一番口水,把“馒头是圆是方”当成一种笑料。对于“少数大企业对小作坊的一次打压”的说法,广州市质监局标准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鼓励和帮助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有利于企业把自身的情况、地方特色反映到标准之中,并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把握话语权,争夺市场竞争的主动,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和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解释称,这一《标准》仅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这就意味着,国家鼓励自愿采用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有网友感叹:“肥皂泡”破了。一些网友反思:我们为什么总被假新闻忽悠?是网民太盲从还是网络太浮躁?社会学者刘国华认为,如果仅将其当成一条假新闻看待,那倒算是件“幸事”,可在这条所谓“假新闻”背后,隐藏着许多现实问题不容忽视,例如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标准制定原则模糊,标准解释滞后等,甚至还暴露出有关部门对政策发布的不严谨、不完善性。还说明我国百姓对食品安全莫大的期盼,对自己饮食不安全过于敏感和担心。与此同时,媒体舆论的误导同样不可小靓,毕竟馒头“方圆”论就是由媒体最先发起的。
, http://www.100md.com
    一个值得期待的民生《标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馒头算是中国人的最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北方人几乎餐餐离不了馒头。据2004年一份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县级城市中有58%的家庭经常从市场上买馒头,地级城市是70%,大、中型城市占到95%。当馒头遭遇《标准》之难后,我们豁然醒悟:原来馒头也是可以标准化的!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刘晓真说,随着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推广,面粉加工业的发展,我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系统机制,为实现温饱提供了保障。但在这样的机制下,馒头加工业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从我们过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来看,发展馒头加工业完全不切合实际。但与以面包为代表的产业化“洋巨人”相比,我国馒头加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馒头加工业的“短腿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当我们仔细阅读《标准》全文时发现,《标准》里不仅没有谈及所谓馒头“是圆是方”等伪命题,相反是从馒头的营养成分、制作规范等方面给予限定。广东顺疏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安兰认为,馒头《标准》是个不折不扣的民生标准,之所以会闹出如此大的纷争,馒头《标准》制定者、发布者们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尽到为公众解释的职责,起码没有把相关标准、政策解释透彻,谣言产生后,有关部门没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辟谣,以免让公众产生更大的误会。
, 百拇医药
    就在馒头《标准》发布不久之后,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局2008年将完成1万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使标准数量保持在3.1万个左右,解决标准缺失的问题;完成9500多项长期未修订的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全面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社会学者刘国华认为,一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必须经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等阶段,即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面临着先天不足与缺失,但相关部门也不能急功近利,一年制定1万份标准,实在让公众难以消释质疑。“不能再闹出‘馒头是圆是方’这样荒唐的事件了,制定任何一个标准都须谨之又慎!”

    刘国华表示,从表面上看,“馒头标准”笑话是因媒体误读、网络误传、网友误解引起,其背后首先折射出我国相关标准的缺失与不足。但对于公众来说,任何标准都必须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以食品行业标准来说,馒头、包子、面包、拉面等都可以制定相关标准,但必须以确保百姓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为出发点,我们期盼国家出台更多的民生标准、民心标准。
, 百拇医药
    编辑心得:

    《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争议声中出台的。

    记得改革开放前人们都吃家里自制的馒头,或者到单位食堂买馒头带回家吃。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在家庭制作馒头的人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个体馒头商贩制作销售一条龙。

    个体馒头商贩的出现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他们将进购的面粉以次充好,使用增白剂或用硫磺熏,以增加馒头的白亮,使得百姓不知该吃什么馒头才会放心。现在面粉涨价,出笼的馒头也越来越小,百姓明知短斤缺两还得“被迫消费”,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馒头标准。

    我们都知道,一个新标准的出台总要损害一些人的不当利益,利益受损方总会利用人们的善良添油加醋地制造些噱头。其实我们略微冷静下来想想,馒头《标准》并没有规定其形状是圆是方,馒头《标准》主要规定了面粉、水分、发酵、重量和卫生标准上。同时《标准》的出台肯定要限制一部分小型、作坊式的加工销售摊点,时间和市场会逼迫馒头小作坊朝着大型食品加工厂的方向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标准》的出台是及时的,是个值得百姓期待的民生标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