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避免情绪“过敏”
情绪是人们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健康无甚关系,但是,如果情绪“过敏”,就会直接造成五脏的病症。尤其是青年人,正处于感情的波动期,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暴怒伤肝 暴怒时胸闷作痛,有时喉部似有堵物,甚至吐血昏厥,更甚者还可造成精神病。
忧思伤脾 能引起不思茶饭、神呆失眠,甚至癫、痴等症。
过悲伤肺 过悲时,面色惨淡,垂头丧气,偶有所触,泪涌如注。
恐则伤肾 大恐时可引起小便失禁、情绪不宁、心慌意乱、神情呆痴。
过喜伤心 喜欢过度则出现气缓、气短等。
此外,如果情绪过度兴奋或抑制,能使气机壅滞不畅,化为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肾火等,既而虚火上炎而发病。所以,情绪容易起伏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注意这一点。
在心理学上,情绪“过敏”是心理障碍的表现,用药物往往难以奏效,只有通过劝慰、开导或采取暗示和催眠疗法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要使自己的情绪趋于平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治。
正确面对问题 可定期反思,消除一切可能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的状况出现;若问题出现时,不要逃避,建议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并积极想办法解决。
控制自己情绪 对于患者来说,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以稳定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平常生活中,要积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闻变而不惊。
排遣不良情绪 机体有自我调适的能力,要懂得面对问题,更应该学会排遣不良的情绪。但每个人的方式不同,可以去看一场电影,逛逛商场,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去钓鱼等等。或将患者改换一个新环境,可以振奋其情绪,消除其创伤性体验,加速其症状缓解,使之生活富有规律,进而热爱生活,增加对自己工作的兴趣。
配合药物治疗 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采用抗焦虑药或催眠剂(药量不能太大)。对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和妄想症状为主的病人,则应酌情选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进行治疗(剂量依病人症状而定)。(翟洪民), 百拇医药
暴怒伤肝 暴怒时胸闷作痛,有时喉部似有堵物,甚至吐血昏厥,更甚者还可造成精神病。
忧思伤脾 能引起不思茶饭、神呆失眠,甚至癫、痴等症。
过悲伤肺 过悲时,面色惨淡,垂头丧气,偶有所触,泪涌如注。
恐则伤肾 大恐时可引起小便失禁、情绪不宁、心慌意乱、神情呆痴。
过喜伤心 喜欢过度则出现气缓、气短等。
此外,如果情绪过度兴奋或抑制,能使气机壅滞不畅,化为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肾火等,既而虚火上炎而发病。所以,情绪容易起伏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注意这一点。
在心理学上,情绪“过敏”是心理障碍的表现,用药物往往难以奏效,只有通过劝慰、开导或采取暗示和催眠疗法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要使自己的情绪趋于平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治。
正确面对问题 可定期反思,消除一切可能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的状况出现;若问题出现时,不要逃避,建议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并积极想办法解决。
控制自己情绪 对于患者来说,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以稳定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平常生活中,要积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闻变而不惊。
排遣不良情绪 机体有自我调适的能力,要懂得面对问题,更应该学会排遣不良的情绪。但每个人的方式不同,可以去看一场电影,逛逛商场,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去钓鱼等等。或将患者改换一个新环境,可以振奋其情绪,消除其创伤性体验,加速其症状缓解,使之生活富有规律,进而热爱生活,增加对自己工作的兴趣。
配合药物治疗 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采用抗焦虑药或催眠剂(药量不能太大)。对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和妄想症状为主的病人,则应酌情选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进行治疗(剂量依病人症状而定)。(翟洪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