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本报讯 1月25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做主旨报告要求,要切实做好“治未病”工作,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王国强在介绍了“治未病”的概念、意义和试点工作之后强调,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调整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保健服务体系。
他要求:第一,必须始终把坚持中医药理论和规律、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治未病”理念和实践乃至整个中医药工作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工作起始阶段,要抓好试点,树立样板,把握精髓,求真务实,避免一哄而起,力戒形式主义,既不能把一些“治未病”的技术方法简单等同于“治未病”,更不能把“治未病”泛化最终导致庸俗化。
第二,必须加强“治未病”文化传播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信息是沟通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通过“治未病”文化传播和知识方法的普及,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应用“治未病”知识方法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广覆盖的健康状态信息网络,为群众提供全面的、连续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
第三,必须建立健康保障模式与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保障模式是为保证预防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有效性所作的制度安排。要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转型,以“治未病”理念为先导,将“治未病”方法融入健康监测、分析、评估、维护的全过程。要通过金融契约,探索建立健康保障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与此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要为群众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为群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服务,为指导群众应用“治未病”知识和方法维护和提高健康服务,为群众提供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所需的名医、名科、名院服务。要认真探索和完善“KY3H健康保障模式”及服务方法。
第四,必须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制定扶持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制定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系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机制。要研究制定机构、人员准入的条件和开展业务的范围,健全有关管理规范,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必须提供人力与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指导试点地区和单位搞好试点。要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围绕实践加强科研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支撑,完善技术手段操作规程,规范技术方案,科学总结服务效果。要组织研制、筛选、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的器械、设备、技术方法和手段。, http://www.100md.com
王国强在介绍了“治未病”的概念、意义和试点工作之后强调,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调整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保健服务体系。
他要求:第一,必须始终把坚持中医药理论和规律、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治未病”理念和实践乃至整个中医药工作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工作起始阶段,要抓好试点,树立样板,把握精髓,求真务实,避免一哄而起,力戒形式主义,既不能把一些“治未病”的技术方法简单等同于“治未病”,更不能把“治未病”泛化最终导致庸俗化。
第二,必须加强“治未病”文化传播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信息是沟通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通过“治未病”文化传播和知识方法的普及,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应用“治未病”知识方法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广覆盖的健康状态信息网络,为群众提供全面的、连续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
第三,必须建立健康保障模式与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保障模式是为保证预防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有效性所作的制度安排。要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转型,以“治未病”理念为先导,将“治未病”方法融入健康监测、分析、评估、维护的全过程。要通过金融契约,探索建立健康保障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与此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要为群众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为群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服务,为指导群众应用“治未病”知识和方法维护和提高健康服务,为群众提供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所需的名医、名科、名院服务。要认真探索和完善“KY3H健康保障模式”及服务方法。
第四,必须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制定扶持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制定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系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机制。要研究制定机构、人员准入的条件和开展业务的范围,健全有关管理规范,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必须提供人力与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指导试点地区和单位搞好试点。要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围绕实践加强科研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支撑,完善技术手段操作规程,规范技术方案,科学总结服务效果。要组织研制、筛选、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的器械、设备、技术方法和手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