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满足三种心理
辞旧迎新 释放压力 挑战自我
爆竹声声、烟花绚烂,这是农历新年时最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发明鞭炮,其初衷本就是为了驱邪乞福。随着历史的变迁,鞭炮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它依然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年货。究竟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背后隐含着怎样复杂的心绪呢?为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室资深心理师宋玉梅。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这是一种心理投射现象的反映”,宋玉梅说,春节正值冬春交接,意味着过去一年工作的终结,是个实践总结的时节。此时,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来证明过去一年的丰收,人们获得了物质享受。“仅有这点人们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他们更需要一种仪式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为自己全年的付出庆祝一下,于是,具有辞旧迎新的鞭炮就成了人们心理投射的载体。”
另外,放鞭炮也是驱除晦气的仪式。传说上古时期有个叫“年”的怪兽,面目狰狞,人们把它看作邪恶的象征。怪兽最怕鞭炮声,于是人们就在它出没的那天放爆竹,把这天称为“过年”。这种习俗沿袭下来,人们就形成了传统的心理,即逢年放鞭炮能驱除晦气,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希望。
回归童年能减压
宋玉梅分析,放鞭炮还是追忆童年欢乐的手段。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过年,看着明亮的烟花、听着噼里啪啦的爆竹,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放鞭炮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娱乐。”宋玉梅称,这种弥足珍贵的记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平时各种娱乐方式变得丰富多样,而放鞭炮则成了一种久违的感受。于是,在燃放鞭炮的瞬间,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又回来了。“童年必然没有成人后的种种压力,在放鞭炮的同时,就仿佛自己又变成了只体验欢笑和热闹的小孩了。”宋玉梅说,这其实就是摆脱成人角色、回归孩童心态,借此进行心理宣泄的的一种方式。
战胜恐惧获得成长
“归根结底,人们放炮热情不减的最主要心理动因是挑战自我、挑战恐惧,以此获得自我成长。”宋玉梅分析,放鞭炮是种非常态模式下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因燃放爆竹伤亡的新闻,可是人们却并未因此而停止放鞭炮。“这是因为,人天生就有挑战自我的欲望。”
宋玉梅说,人对危险会产生恐惧感,但我们却能够驾驭它,“小孩子在放炮时,父母会从旁指导,如点着了引火线要赶紧躲到安全地带等。看似很平常的情景,其实却是体现了人对危险的控制能力。”宋玉梅说,当你安全点燃了烟花,必然会感到自己战胜了恐惧,并且在一次次挑战和战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我成长的满足。, http://www.100md.com(尤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