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炎症性肠病研究热点
炎症性肠病(IBD)因病因不明,治疗棘手一直是消化科的难题。基础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对该病的研究,以期寻求诊断治疗上的突破。近年来,在发病机制研究、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几个热点。发病机制 调节性T细胞可能对黏膜免疫异常发挥作用。
随着方法学的进步,近年来对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对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美国Scaldaferri等近期总结了外界环境、遗传学、微生物因素和免疫系统与IBD发病的新认识,认为:①环境因素与肠道炎症发展之间的真实关系远较既往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必须考虑到受累人群的遗传背景;②遗传学因素主要影响易感个体对微生物刺激的应答,这种应答主要由自然免疫所介导;③由于研究人类肠道菌群时存在方法学上的困难,应用以培养为基础和以核酸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得到不同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难以获得IBD患者在特殊或特异性肠道菌群异常方面有结论意义的证据;④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免疫应答在IBD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调节性T细胞可能对黏膜免疫异常发挥作用。给予调节性T细胞治疗可以治愈动物模型的实验性结肠炎。除了上述四个领域之外,其他因素也参与IBD的发病机制,尤其是纤维化形成和血管形成,这些有可能成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经典药物治疗 着眼于短期诱导缓解、长期维持缓解以及避免药物相关毒性。
尽管近几年对IBD的研究及治疗取得很大进步,但绝大多数IBD患者仍然依靠“上阶梯”式的治疗方案,即开始用5-氨基水杨酸(ASA)和抗生素,然后用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最后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手术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