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相关资讯
编号:11557611
闻得书香心自悦深于画理品能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82期
     初入安徽中医学院读书时,即听老师说起,中医学院“七大教授”(即指王乐匋、周夕林、查少农、巴坤杰等最早取得教授职称的)各有“绝活”。如王乐匋精于温病;周夕林擅于温肾法治疗疑难杂症;查少农精通中草药以及单验方。

    缘于对“新安医学”兴趣的偏爱,以及曾祖胡公世居绩溪,同属“新安”,本人也算是地道的“徽州”后裔、“新安”后学。故而对王乐匋、巴坤杰教授多了几分关注(同属“新安”),虽然我未曾见过王老。

    谈到“新安”,这里有必要简短作一介绍。“新安”作为地区名,首先见于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唐宋以降,“新安”实辖歙县、祁门、休宁、绩溪、黟县、婺源(今属江西)六县。宋高宗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由于地域毗邻以及其他有利因素(如,从宋都经千岛湖,沿新安江可直达“徽州”水路十分方便;同时,据史料记载,当时有许多徽州人在杭州经商,穿梳于徽浙之间)“新安”在经济、科技、文化、医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有举世闻名的“徽商”群体,有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徽州木刻”,有享誉全国的名医群落———新安医学。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迄今,“新安”约有名医500余人,医学著作达400余种。成为我国地域医学流派中一颗耀眼的奇葩。
, http://www.100md.com
    作为“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的王乐匋教授,曾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安徽中医学院医学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内科学会理事(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温病学》副主编,著有《老匋读医随笔》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为国内新安医学和温病学学科带头人之一。1991年首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林宗扬医学教育家奖。

    王氏擅长于中医温热病与心脑系病证诊疗,临床善于运用“条达木郁”、“寒温同用”等治疗大法。用药特色明显,注重慎、轻、巧,临证施治,屡起沉疴。先生临证之余,注重于新安医学研究,尤其对新安医籍文献的研究,成果丰硕。作为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会长其与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研究员等合作完成大型文献丛刊《新安医籍丛刊》,主校《医述》,主编《新安医籍考》、《续医述》。为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新安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继承、发扬地域医学,丰富中医各家学说方面阙功甚伟。
, 百拇医药
    王老除了在中医临床和学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外,书法功底十分深厚,对书法亦谓情有独钟。最早看到王老的字,是在徽州老乡看病的病历上,看到王老的脉案;后来看到中医学院内王老所书华佗塑像的碑文,以及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国医堂”的匾额题笺。

    工作以后有幸成为张炳秀教授入室弟子,张师乃王老弟子,谈到王老书法,张师尝言,她早年跟随王老学习中医时,王老还嘱咐她练习毛笔字,用蝇头小楷抄写病案。王老不仅本人对书法情有独钟,而且对自己的学生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医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发展、完善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要想学好中医,必须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而练习书法,也是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王老嘱咐自己的学生用毛笔抄写医案,作为一代著名中医教育家,可谓循循善诱,用心颇多也!

    先生世居新安,受徽州文化底蕴影响深远,加之家风熏陶,擅长行草、篆书,偶习画。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协安徽分会名誉理事。早年从汪福熙学习古文,汪氏一门俱以书画邀赏艺林。先生少时受其熏陶影响,朝夕观摩,耳濡目染,故于书画情有独钟。先生学书从虞世南入手,后致力于李北海,上追“二王”;行草出入于荆子愿,米万钟;篆曾习《石鼓》以及汉《张迁碑》,工诗,发表有论书诗多首。书法作品曾展出日本,获得广泛好评。
, http://www.100md.com
    古代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称为“六艺”。书法为六艺之一。历代文人墨客,雅士,乃至帝王将相等都十分钟爱。古时医家处方、记载脉案,都以毛笔行文,许多著名的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许多医案、处方本身除了现在所说的医疗文书的性质,还是一幅弥足珍贵的艺术收藏品。

    谈到练习书法的好处,这里引用乾隆帝《习字》一首:“间日视阁章,山庄有清暇,有暇亦何为,读书及习射。书亦六艺一,自古重墨稼,棐几铺玉版,嘉荫就松架。缮性归平易,变体祛奇诧,举首瞻奎文,当年此消夏。”

    书法尚有寄情抒怀之用。汉代书法家蔡邕《笔论》中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心术篇》里说,书者,抒也,散心中郁也,故收家每得心而寿。王老对书法的特殊情缘,可以用先生的自题楹联“闻得书香心自悦,深于画理品能高”概括之。

    常言有,字如其人。王老的书法行云流水,笔法流畅,刚劲有力,运笔存神,一如王老治学之慎,临证之巧,遣药之灵。据说,先生数十年来,于医学以外,他好屡迁,独于书画终觉锲而不舍。先生书法,处处能入古,常常出新意,形成自家风貌。先生曾题傅青主丹枫图记诗:论书偏爱蔷庐体,逸宕高风是我师。宁丑毋媚斯妍美,作人作字两无歧。虽为论字,但字里行间,折射出了先生为人正直,学风朴素,医德高尚的一生。, 百拇医药(陶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