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1561585
造血干细胞及器官移植配型研究获突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4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3.04
     本报北京讯 我国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策略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近日获得重大突破。

    由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实验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HLA研究室主任奚永志和孔繁华教授领衔的攻关小组,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历经26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起基于HLA分子三维结构选择最佳移植供-受体并预见性预测移植排斥反应的新策略和预测系统,使我国在临床移植免疫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列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已经成为能有效医治各种器官功能衰竭、脏器恶性肿瘤和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每年有近200多万急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的上述疾病患者。由于HLA基因系统的高度复杂多态性,使得临床在进行同种无关移植时很难找到一个HLA完全相合的供体。特别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已成主流,那种以同胞作为亲缘移植供体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因此,无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采用不完全相合或者半相合供-受体的移植无疑将成为临床移植的主流和方向。然而,由于供-受体间HLA的差异,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宿主抗移植物(HVGD)和移植抗宿主病(GVHD),这是导致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或组织器官移植失败以及移植物慢性失功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所以,能优化选择出最佳的移植供-受体,如何能预见性预测移植后HVGD或GVHD的发生与程度始终是困扰临床移植的焦点、难题和热点问题。临床移植领域迫切需要更为科学、实用、可行的HLA分型新策略。

    该成果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HLA三维结构选择最佳移植供-受体,能更科学有效最大限度地指导临床提高移植供-受体的HLA匹配几率,尤其是扩大了供体的选择范围,从而显著降低HVGD或GVHD的发生。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提出基于HLA三维结构供-受体匹配新策略,建立起包含人类2800多个等位基因型对应的160万个空间构象图库和RMSD数据库及HLA三维结构匹配打分系统HLAStrucMark,只要测得供-受体HLA 等位基因,即可迅速获得HLA 三维结构匹配的精确结果;提出并建立可允许错配和禁忌基因群,制定其判断标准,在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验证的准确率达92.3%;发现具有中国人群特异性HLA-A*110104新等位基因,获国际WHO-HLA委员会正式命名并申报发明专利;建立并完善HLA基因配型系列高新技术平台,使HLA配型的分辨率、准确度及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自1980年至今,他们共进行11000多例供-受体HLA配型,在国内首先为CD34+造血细胞和脐血干细胞移植选择最佳供体。该成果极大地推动了HLA匹配新策略及高新技术平台在我国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整体水平。(张国清 杨六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