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560911
介入治疗与未来有约——高润霖院士谈介入心脏病学未来发展方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9期
介入治疗与未来有约——高润霖院士谈介入心脏病学未来发展方向

     “在遥远的未来,介入心脏病学可能会消失。因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有可能让心脏病销声匿迹。这一天,值得期待。”

    初春北京,第五届中国冠心病沙龙(CISC)如约而至。冠心病综合治疗、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预防,以及特殊情况病例等,一一在此次CISC会议上“集结”。 本次会议包罗万象,跌宕起伏,特别是一些并发症的坦诚公开讨论,堪称为令人击掌的进步。详细内容请见本期C2~C4版。

    新一代药物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是介入心脏病学的里程碑式突破,曾被认为是介入心脏病学的第3次革命。但DES置入1年后的晚期血栓发生率有所增高,提示应重视DES晚期血栓发生,新一代全降解DES有可能最终解决这一难题。

    介入“牵手”外科

    学科交叉和不同技术的科学整合,不但是科学发展方向,也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高院士指出,冠心病杂交手术(Hybrid技术)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优势互补,一站式完成冠心病患者的完全再血管化,是介入心脏病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物再血管化治疗

    目前,干细胞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此外,冬眠心肌的毛细血管再生治疗也是发展方向之一,目前针对于此的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基因研究均未取得预期效果。然而,对于无法进行搭桥或介入手术的患者,心肌细胞和毛细血管再生治疗仍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易损斑块早期检测

    易损斑块的早期检测是冠心病诊治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将会使导管室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前沿阵地。目前易损斑块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虚拟组织学技术的血管内超声取得了较大进展,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镜、磁共振,以及光子学技术也是检测易损斑块的手段。

    非冠心病介入治疗

    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介入治疗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部分。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是通过将预成形的人工瓣膜固定在支架上,通过经皮方式置入体内,达到人工瓣膜置换目的。尽管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依然存在输送困难、操作复杂、冠脉定位困难、成功率低等不足,但其仍可能成为主动脉瓣疾病,尤其是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二尖瓣经皮成形术是继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出现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分为经导管二尖瓣修补术和经导管二尖瓣环成形术。此外,还应重视外周血管疾病如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和动脉瘤等的介入治疗。

    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等优点,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