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698960
“定点药品”何时走进药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3.17
     □本报记者 康琦

    定点仍是“盲点”

    氨茶碱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钠、复方利血平片、人参健脾丸、八珍益母丸、大活络丸……18种临床普遍使用的“老药”,陕西宝鸡家美佳大药房总经理王时雨都知道,在他的连锁药店内也有销售。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药品都在国家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目录上。

    其实,对“定点药品”一脸茫然的不仅是家美佳,记者采访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十几家大中型连锁药店的负责人,他们都对“定点药品”了解有限,对定点生产的各种操作细节也无从谈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今年春节期间走访了深圳6家药店,其中一家是社区药店,“遗憾的是,没有一家知道定点产品,也没有定点产品在销售”。

    事实上,第一批确定的10家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确实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现状。西南药业董事长李标表示,该企业的4个定点品种于今年1月8日在重庆举行工商推荐会,但到目前为止,定点标识品种还未大规模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力比较有限。李标认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普遍对“定点政策”认识不足,商业企业关注度也十分有限。
, 百拇医药
    持同样看法的定点企业不在少数。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良表示,打通商业企业的渠道至关重要,美罗已经与南京医药、九州通等达成配送协议。但罗国良强调,“定点药品”真正走入百姓中,“关键在于使用单位”。

    李标告诉记者,目前重庆当地药店终端还没有定点产品铺货。而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做过一个涉及400家诊所和农村药店的调研,该集团副总经理刘彦忻告诉记者,这些终端普遍对定点政策不了解,对定点标识认知度低。

    至于普通消费者,对此更是知之甚少。在北京和深圳两地,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获悉没有人听说过“定点药品”。但是,听过记者的解释,所有的消费者都对政府推行基本用药定点生产这一惠民政策表示支持。深圳一位姓梁的农民工告诉记者:“又便宜又好的药越多越好啊,啥时候在深圳的药店也能买到你说的那些定点药就好了!”那么,如何能让基本用药惠及更多的百姓呢?

    “定点药品”的利益分割
, 百拇医药
    为何终端对定点生产的药品态度淡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定点政策在各部门的协同性仍未调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各地方用药目录差异较大,“医保用药目录”、“社区用药目录”、“公费医疗目录等多目录”并行,而定点生产品种目录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未纳入医保和“新农合”目录,“终端优先使用”难以推进。企业的反应是:消费者需要实质性利好,定点生产才能顺利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药店对“定点药品”并不了解。听记者的详细解释后,相当一部分药店的反应是“这个价格确实比较低!”常州制药是“定点”企业之一,其总经理唐健直言:“廉价品种带给工商双方的利润压力无法回避。”

    目前,国家发改委要求10家定点生产厂家必须在“定点药品”的外包装上注明“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全国统一最高零售价”的字样。定点生产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目录显示,原市场定价为0.92元的青霉素粉针,“定点药品”的价格是0.8元;原来7.2元的阿莫西林,“定点药品”的价格是3.7元。18种“定点药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定点药品”的价格比非定点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进一步下降,留给药店的利润空间也必然压缩。“这恐怕是定点产品难受药店青睐的重要原因。”北京嘉事堂连锁药店副总经理薛平定表示。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利润导向无疑左右了药品营销。在目前的“定点”政策中,“优先使用”并没有强制效力。北京国大药房副总经理彭步银告诉记者,进入2008年,药店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诸多药店都面临寻找新盈利模式的挑战。看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逐利”趋势很难使药店营销向“定点药品”倾斜。

    当记者问及定点产品未来在药店内设置专柜的可能性时,各药店反应不一。上海开心人大药房店长胡品福表示,上海人非常注重品牌和质量,定点药品基本上“系出名门,价格又便宜,对药店来说也是很好的集客品种。”而王时雨则认为,定点品种毕竟数量有限,不会对药店现有销售造成太大冲击,但是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价格“确实比较有竞争力”。有相当一部分药店则表示,要根据市场规律经营,对于低毛利产品不会特别推荐。

    而华北制药一项调查也显示,受利益驱动,一些店员会强力推荐比“定点药品”价格贵的同类产品。“从经营角度出发,药店销售‘定点药品’的积极性不高。”深圳一家药店的经理表示。
, 百拇医药
    定点何时变“热点”

    “定点药品”的推介刚刚起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等相关部门一直为此进行多方协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定点生产是一个全新事物,各地相关部门要步调一致还需要时间。刘彦忻认为,推进对定点生产的认知,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10家企业独立可为”。SFDA有关负责人表示,定点生产是关注民生的实事,需要多部门合作,也需要各种媒体加强宣传。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定点目录并轨已经初见端倪。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将定点产品直接纳入采购目录,山西、内蒙古、广西等地将定点品种直接入围全省(自治区)各级采购目录;云南将定点品种直接入围“新农合”、社区采购目录,社保对使用定点品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优先报销,以推动定点品种使用;山东将定点品种直接入围“新农合”、社区采购目录;重庆、沈阳将定点品种直接入围社区用药采购目录。

    而政策导向的扶持,确实也给定点品种带来了希望。记者了解到,在山西已经有大量诊所开始使用定点品种,百姓直接享受到了实惠。其实,定点生产不仅惠及百姓,企业也可获益。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良透露,有定点标识的阿莫西林上市后,华北制药的阿莫西林胶囊销量几乎翻番。截至2月底,定点产品最多的配送到13个省、市,最少的也有两个省。其中,配送最多的阿莫西林胶囊超过1000万盒,最少的七厘散也配送了近万盒。罗国良认为:“定点生产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百拇医药
    去年11月21日,美罗在大连进行了定点产品大连地区的上市说明会,当地媒体对“定点药品”进行了跟踪采访。据罗国良回忆,当时在大连周边乃至辽宁省产生了“轰动效应”,百姓认知度有所增加。10家企业联动上市会也浮出水面。刘彦忻表示,通过第一阶段近3个月的大规模市场宣传推广活动,主流药品配送企业对国家定点政策已有初步认知,部分商业企业已积极响应。据悉,2007年底南京医药已首先表态,承诺建立快批公司专门负责定点品种配送业务。

    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所属中新药业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马卫东表示,将从药店、诊所等终端打开突破口,“终端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上游的商业企业才会配合。”达仁堂将在4月展开一系列推介路演活动,届时达仁堂旗下的连锁药店将首先在店内公示定点品种,并积极向消费者推荐。“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的定点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提是生产企业、商业公司、药店终端都有一定的利润,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持这种意见的人在受访者中占到了多数。看来,“定点药品”进药店仍需时日。

    相关链接:

    2007年2月27日,SFDA公布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药品品种。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共10家: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常州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青海制药有限公司、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