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伤(残)患者康复中的心理疏导
王先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脊椎受损,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发现自我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大小便失禁,巨大的心理冲击让他痛不欲生。此后,王某变得十分悲伤、焦虑和抑郁,拒绝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致使其消化机能失调、泌尿系统感染,后背出现早期浅表型小面积褥疮。
临床工作中,这样的例子随时可见。当患者突然遭受意外损伤时,人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其精神世界也会饱受重创。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康复,若没见到显著效果时,便会感到问题的严重,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恐慌、沮丧、愤怒,甚至不愿意承认残障的事实。
事实上,每个患者的心理调适并非由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的适应。在康复过程中,一旦心理适应历程在某个阶段停留时间过长,患者情绪就会发生波动。此时应当尽快协助他们度过,以免影响康复。此外,可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开展娱乐活动、参加康复护理保健课,以及患者沙龙等。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先生,经过系统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逐渐接受了事实,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康复计划,情绪也大大改观。现在他一边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一边重操旧业,视线又落到自己的工程设计和策划上。(黑龙江主任医师 张俊 通讯员 衣晓峰)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