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发祝味菊学术思想的佳作
大致对中国近代医学史感兴趣的人,都熟知祝味菊先生的大名。祝先生坐能言而起能行:悬壶济世则一手承揽诸多顽疾,商谈医理则群贤向慕桃李天下,倡扬革新则任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惜乎时代久远,其人其学渐次湮没,著作坊间难觅其踪。因此,在书店邂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元月出版的《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立即拿下,算是又购得了一种近代医家的文献资料。
要研习中国近代医学思想史,这部书当然极其有用,因为祝味菊先生在近代中医史上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一方面,在近百年中医科学化的历程中,他是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说,中医科学化进程至于今天,其基调之奠定,乃在民国这一群学者化的中医。一方面,作为学贯中西的沪上名医,他视角独到,学说别致,更富“六经注我”之开山人物的气魄,展读其书,可以略窥中国近代知识人的神采风貌:祝先生的著述中除了医理医学的阐发梳理之外,亦多当年逸闻轶事的采掇,若章次公前言所谓“祝先生治起病来心狠手辣、一针见血”,若《伤寒质难》中提到民国十八年与国医界发生纠纷的故事,均可入稗家之流。
, http://www.100md.com
更予我意外之喜的是本书的评按。说意外,是因为今人学无根基而喜雌黄前辈。古人以评按之体乃成《读通鉴论》、《廿二史札记》之扎实,一变而为管中窥豹即逞口舌之快的浇漓,学风共世风一并走向浅薄的末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为本书撰写评按的几位年轻医师,在或长或短的篇幅中,展现出丰厚的学术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实为难得之作。
其一,评按作者熟谙祝味菊先生及其门人(陈苏生、徐仲才)的著作,融会贯通。读其按语,可对祝先生本人以及此派源流的学术旨趣、思想脉络有一全面的认识。比如,在《伤寒质难》中,祝先生特持“邪分有机无机,反应重在本体”的病因病理观,评按者标注:“1954年陈先生发表在《新中医药》上的《中医医疗方法简论》一文,已经对‘无邪之机’的说法作了修正。他说:‘中医所谓的无机之邪,事实上有许多种病,实在就是有机之邪,不过以前不晓得罢了。譬如伤风感冒,以前认为是受凉所致,现在已知道是某种病毒引起的了。’”这是在对现代医学的了解渐深之后,祝氏传人对本派学说的主动修正。又比如《伤寒新义》中,祝先生为《伤寒论》第289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作按曰:“本条可发汗句,疑有错简,因证固非发汗之证而药又非发汗之药,当系不可发汗之误。”,评按者结合对该书第42、53、54、56、57、246、252诸条的对读,指出祝先生在大部分条文的注解中都回避了桂枝汤是否发汗的问题,并且联系《伤寒方解》和《伤寒质难》中的相关条文,认为祝先生其实“不认可桂枝汤是发汗剂,而他说桂枝汤发汗可能只是随文释义而已”,以经注经,最能提点原作者的著述深意。
, 百拇医药
其二,评按作者博收医案以佐证祝味菊先生的学术理念,兼录旁说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视角,所采用的材料则来源不一、引纳多途。比如,在《伤寒方解》“小青龙汤”中,评按援引刊于1984年《上海中医药杂志》上的文章,以祝先生本人的医案直接诠释该方;又进一步为读者介绍祝派传人徐仲才先生化裁应用“小青龙汤”的心得。在附录中,则标出日本人治疗伤寒的经验、国内治疗伤寒的流派之争及祝先生妙用附子的种种配伍,泛读诸文,对研习祝派学术有拨云见日之效,而又使读者不囿于一家之言。此外,评按者亦以临床医生的身份,介绍自己学习祝味菊先生的体会和运用,附举多则医案,在原书的叙理透彻之余,更添亲切有味。
读《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全书,一则见前辈医家精勤不倦之毕生追求,一则见今日医师的读书之用功、行医之用心;如此用心用功之著作,谓其在筚路蓝缕之中做披沙拣金之举,洵非虚誉。, 百拇医药(撄 宁)
要研习中国近代医学思想史,这部书当然极其有用,因为祝味菊先生在近代中医史上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一方面,在近百年中医科学化的历程中,他是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说,中医科学化进程至于今天,其基调之奠定,乃在民国这一群学者化的中医。一方面,作为学贯中西的沪上名医,他视角独到,学说别致,更富“六经注我”之开山人物的气魄,展读其书,可以略窥中国近代知识人的神采风貌:祝先生的著述中除了医理医学的阐发梳理之外,亦多当年逸闻轶事的采掇,若章次公前言所谓“祝先生治起病来心狠手辣、一针见血”,若《伤寒质难》中提到民国十八年与国医界发生纠纷的故事,均可入稗家之流。
, http://www.100md.com
更予我意外之喜的是本书的评按。说意外,是因为今人学无根基而喜雌黄前辈。古人以评按之体乃成《读通鉴论》、《廿二史札记》之扎实,一变而为管中窥豹即逞口舌之快的浇漓,学风共世风一并走向浅薄的末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为本书撰写评按的几位年轻医师,在或长或短的篇幅中,展现出丰厚的学术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实为难得之作。
其一,评按作者熟谙祝味菊先生及其门人(陈苏生、徐仲才)的著作,融会贯通。读其按语,可对祝先生本人以及此派源流的学术旨趣、思想脉络有一全面的认识。比如,在《伤寒质难》中,祝先生特持“邪分有机无机,反应重在本体”的病因病理观,评按者标注:“1954年陈先生发表在《新中医药》上的《中医医疗方法简论》一文,已经对‘无邪之机’的说法作了修正。他说:‘中医所谓的无机之邪,事实上有许多种病,实在就是有机之邪,不过以前不晓得罢了。譬如伤风感冒,以前认为是受凉所致,现在已知道是某种病毒引起的了。’”这是在对现代医学的了解渐深之后,祝氏传人对本派学说的主动修正。又比如《伤寒新义》中,祝先生为《伤寒论》第289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作按曰:“本条可发汗句,疑有错简,因证固非发汗之证而药又非发汗之药,当系不可发汗之误。”,评按者结合对该书第42、53、54、56、57、246、252诸条的对读,指出祝先生在大部分条文的注解中都回避了桂枝汤是否发汗的问题,并且联系《伤寒方解》和《伤寒质难》中的相关条文,认为祝先生其实“不认可桂枝汤是发汗剂,而他说桂枝汤发汗可能只是随文释义而已”,以经注经,最能提点原作者的著述深意。
, 百拇医药
其二,评按作者博收医案以佐证祝味菊先生的学术理念,兼录旁说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视角,所采用的材料则来源不一、引纳多途。比如,在《伤寒方解》“小青龙汤”中,评按援引刊于1984年《上海中医药杂志》上的文章,以祝先生本人的医案直接诠释该方;又进一步为读者介绍祝派传人徐仲才先生化裁应用“小青龙汤”的心得。在附录中,则标出日本人治疗伤寒的经验、国内治疗伤寒的流派之争及祝先生妙用附子的种种配伍,泛读诸文,对研习祝派学术有拨云见日之效,而又使读者不囿于一家之言。此外,评按者亦以临床医生的身份,介绍自己学习祝味菊先生的体会和运用,附举多则医案,在原书的叙理透彻之余,更添亲切有味。
读《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全书,一则见前辈医家精勤不倦之毕生追求,一则见今日医师的读书之用功、行医之用心;如此用心用功之著作,谓其在筚路蓝缕之中做披沙拣金之举,洵非虚誉。, 百拇医药(撄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