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96109
“高职低能”与“专家不专”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2008.03.27
     平心而论,时下各医院十分盛行的专家门诊确实为不少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像陆先生、赵先生一样花钱不少,专家却查不出病因的事却为何屡见不鲜?一种说法是病人对专家有“高期待值”。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成勇解释道:“一方面,有的疑难杂症病情复杂,症状从不典型到典型的转变需要一个时期。医疗知识欠缺的患者对专家抱有高期望值,而达不到治疗要求时,便对专家水平产生质疑,辗转于数家专家门诊,影响了诊断的延续性,耽误了治疗。另一方面,随着医学专业的分工细化,专家越来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比如内科的甲亢专家就不一定能看好头晕之类的病。而病人往往对专家的专长不甚了解,盲目追求‘专家效应’,导致病急乱投医。”

    另一种说法就不得不提及专家本身,认为“专家”二字有时含有水分。怎样的医生才有资格称为专家?根据卫生部门规定,获得副高职称且工作两年以上的医生就可开设专家门诊,被称为专家。其中,论文篇数、科研课题、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是评定副高职称的几大硬件。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各级医院的专家副高级以上的约有一千多人,有的大医院拥有的副高职称的医生占到医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全梁忧心忡忡地说,有些医生埋头做学问只为评上副高职称,可临床经验缺乏,往往导致高职低能。同样是副高职称,同样是专家门诊,省级医院的专家与区级医院的专家因为接触的疾病难易程度不同,医疗水平也肯定存在差异。所以,“专家不专”也就不足为怪,“高职低能”现象在专家门诊中也绝不少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