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房 > 乳腺增生 > 乳腺囊性增生症
编号:11659016
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解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31日
     结合文献报道,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4)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

    根据上述标准,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约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对单侧性且病变范围局限者,尤应提高警惕。

    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 http://www.100md.com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对于纤维囊性增生病癌变者,早期诊断常较困难,需采取以下辅助诊断:
, 百拇医药
    乳腺钼靶摄片:增生的乳腺组织表现为毛玻璃状或棉絮状阴影,边界不清,密度增加,但无毛刺现象。较大的囊肿形成时,偶尔可见圆形透亮区或出现“晕环征”。钼靶摄片的目的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发现有钙化灶,特别时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常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

    B型超声检查:增生的乳腺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囊肿部分则为无回声区,常无超声衰减表现,可通过B超发现纤维腺瘤形成及排除乳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若在X线或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作检查,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且可反复进行,快速而无并发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甚少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可以早期发现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存在。

    红外线扫描:对于鉴别乳房内肿块的良、恶性有一定价值,但并非为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热象图:可用于筛选有无癌变,但对病灶小,部位深或隐匿者,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差。
, 百拇医药
    CT检查:对可疑的病例可能有帮助,因需要使用造影剂,加上费用昂贵,故不宜作大规模筛选与随访用。

    生物标记物组织蛋白酶测定:当肉眼可见乳房局部膨隆或可扪及较大囊肿时,经X线与B超定位后抽区囊内液体作组织蛋白酶测定,可以预测其是否有高度癌变的危险性。

    DNA测定:病变组织细胞核内的DNA定量测定,对预测细胞是否有早期癌变很有价值。当细胞核内DNA含量增加,多倍体数量增多,常提示有癌变。细胞异形越明显,核内DNA含量及多倍体量均越多。

    活组织病理检查:对病史长、年龄大、病灶局限、质地坚、表面不光滑者可行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病期及分型。它可以发现早期的异常增生、异形性改变及已有癌变。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