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13期
编号:11571985
关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13期
     ↓提示

    微小残留病(MRD)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美国COG和欧洲BFM是国际知名的两大儿童肿瘤研究组,研究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研究了多中心的上千例病例。结果证实,MRD检测是指导个体化治疗、预防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表明多中心研究是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郑胡镛)

    美国COG研究报告

    CCR5基因多态性影响微小残留病状态

    美国儿童肿瘤研究组(COG)的Davies等报告,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微小残留病(MRD)与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常见基因多态性相关,G等位基因者的MRD状态优于A等位基因者 [Blood 2008, 111(6): 2984]。

    MRD作为抗白血病药物疗效标志,被用于评估患者危险,在某些病例中也用于调整治疗强度。但在已知预后的白血病类型中,MRD的决定因素仍未明确。为此,研究者纳入了1000余例ALL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在诱导缓解治疗第8天检测其血液MRD水平,在第28天检测骨髓MRD水平。若第8天无MRD,则患儿归入低危组,若第28天仍能检出MRD,则患儿归入高危组。

    校正已知的预后特征(如TEL-AML1重排、NCI危险状态、二倍体、种族等)后,研究者对高危组和低危组进行了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可能影响ALL疗效的16种基因中,CCR5常见多态性中的G等位基因与较好的MRD状态相关,A等位基因者MRD状态则较差(P=0.009)。(贾荟)

    欧洲BFM研究报告

    微小残留病PCR危险度分层可行

    欧洲多中心AIEOP-BFM研究显示,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微小残留病(MRD)危险度分层,可对近80%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儿童的治疗进行指导。相关论文2008年1月31日在线发表于Leukemia。

    从2000年7月至2004年10月,德国基尔Schleswig-Holstein大学医院Flohr等共纳入3341例ALL患儿,在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均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情况,检测患儿MRD水平,据此进行危险度分层。

    PCR靶点识别结果显示,2365例患儿者具有2个或更多敏感靶点(MRD≤10-4),671例只有1个敏感靶点,217例有低敏感靶点,还有88例无靶点。基于MRD的危险度分层适用于2594例(78%)患儿,其中40%患儿归为标危组(2个敏感靶点,2次MRD检测均为阴性),8%归为高危组(巩固治疗后MRD≥10-3),52%为中危组。对于其余823例患儿,则根据临床危险特征进行分层。(贾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