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1925
成功来源于勤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5期
     2006年11 月,巴黎。

    多媒体投影仪全屏展示传统中医在肝病领域的成功案例。一个身穿深灰色西服扎蓝色领带,个子不高,这位中年学者站在屏幕前,独具个性的流畅叙述,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引导,一下子把传统中医的发展构思演绎在中外学者的面前。

    他叫刘成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的副所长,此刻正在巴黎中法医学大会上作演讲。

    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在单位里,刘成海的“以实验室为家”是出了名的。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刮风下雨,假日周末,几年如一日,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他以敏锐的科研眼光发现了抗肝纤维化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显著作用,并进一步拓展到对肺间质纤维化等器官纤维化的异病同治基础研究,2004获得上海市重点基础项目资助,并积极倡导成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器官纤维化专业委员会,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抗器官纤维化的学术交流与水平提高。他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市级重点医学科学攻关项目,以突出的学术成绩,于2004年经过选拔,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才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上海市地方高校仅9人、全国中医药系统仅8人获得此荣誉,获得2003年—2005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获得者(2005年),上海市教委“优秀曙光学者”,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年来获得国家级和部市级的各类奖项数十项。累累硕果来自于辛勤汗水的浇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是他的真实写照。
, 百拇医药
    服务病人满腔热忱,提高技术精益求精。

    他来自湖北荆门市的农村,荆楚大地丰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哺育,使他克服艰辛和贫困的纷扰健康地成长起来。在湖北中医学院读完本科和硕士后,他在临床做了4年,当过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医疗实践中,刘成海既看到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肝病临床防治中的作用和优势,但又深切感到中医药学术和疗效的局限性,自已的知识、技能的不足,不能适应广大肝病患者迫切的康复需求和愿望。体会到先贤们所说“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的深刻内涵 。于是放弃了在武汉较为稳定、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只身来到上海攻读博士学位,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继续深造,志在突破。虽然早有吃苦耐劳、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与技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实在太多。如同从沟溪到海洋,一下子广阔了许多,他感到了压力和肩膀上沉甸甸的份量。有幸的是,他遇到一支团结友爱的集体,一批造诣深厚、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他坚持书写临床笔记,及时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并努力将理论学习与研究心得用于临床实践,将临床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与研究中,力求科研临床并举,对病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与好评。对于外地的患者,他在电脑中建立医疗档案,通过传真、电话或电子邮件,经常为他们远程咨询会诊,方便患者。
, 百拇医药
    除了日常专家门诊,他结合自己既往临床经验与学科研究进展,积极开展临床研究。近年来联合护理部与中药学院,开展中药巴布剂辨证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成为大学的特色诊疗项目之一,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项目资助。2003年作为副组长,承担了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项目建设-肝胆疾病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基本完成,将为常见肝胆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医疗实践提供依据,并为最终建立与完善相关标准提供基础。他还热心科普宣传,近3年来为《大众医学》、《肝病博士》、《肝健康》、《上海中医药报》等媒体撰写科普文章10余篇,为市民健康贡献力量。

    实验室管理,以身作则,任劳任怨

    留在肝病研究所所工作以后,刘教授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项目的业务骨干、实验室主任、肝病所副所长,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他立足整体管理和学科建设,从设备管理与运用、实验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机制的完善等各方面,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2003年以来,实验室历经2次搬迁,每一次都精心筹划、充分准备、顺利完成,并以最快速度投入运行。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与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发展迅速,实验技术从病理、生化与细胞学,拓展到分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在室研究生30余人,并且每年开放接受国内来室研究人员4~5人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
, 百拇医药
    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成绩突出,2003年他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三育人”与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高校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与表彰,并于2005年担任大学设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积极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学是我国具有原始创新的优势学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需要通过研究促进其现代化,也需要通过对外交流使中医药学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并将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转化成为我国核心竞争力中最具优势的部分。

    刘成海教授自博士后进修回国后,即充分发挥英语熟练的特长,积极参与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各种活动。2004年申请获得上海-大阪政府学者交流基金,赴日本大阪学术交流,除了发表相关中医药研究的演讲,还积极与日本学者医生探讨中医药合作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定期参加国际中医药全球化联盟的活动。与芬兰建立合作研究关系,派遣研究生赴芬兰开展中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与埃及开罗肝炎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防治丙型肝炎的研究,并将接受埃及博士来实验室博士后工作。近年来,他还不辞辛苦,赴马来西亚开展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赴香港开展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等,赴巴黎参加中法医学大会,及参加多个国际肝病学术会议等,积极向国外介绍中医药的优势特点,寻找合作,为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刘成海作为主要成员,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肝病中心的合作,组织力量翻译整理我国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的20余万字资料,顺利通过美国FDA关于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国际化迈出坚实一步。

    刘成海教授在总结自己的进步和提高时,深有体会的说: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探索新领域。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也是一个学科生存发展的动力。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学科前沿,在理清发展目标和思想后,方法学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二要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三要有新的奋斗目标,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刘教授说:他将牢记先哲的教导:一滴水只有投入到汪洋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自己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去,使生命获得无限意义。, http://www.100md.com(樊丹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