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非哺乳期乳腺炎
编号:11658292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9日
     未婚未育女性成非哺乳期乳腺炎“新宠”,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19岁的大二学生小倩发现自己近来乳头上有液体流出,还能摸到小小的包块,她吓坏了——莫非这么年轻就患了乳腺癌?专家反复检查确诊后告诉她,她患的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专家介绍,非哺乳期乳腺炎听似“冷僻”,实则“大热”,其发病率已经超过哺乳期乳腺炎,而且50%患者为未婚未育女性,其征兆酷似乳腺癌,不少患者甚至冤枉地接受了“肿瘤切除术”。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苏逢锡教授

    50%患者为未婚未育女孩

    “临床发现,以前患乳腺炎的基本都是哺乳期妇女,现在情况大为改观,非哺乳期乳腺炎这种较‘冷僻’的病发病人群已经逐渐超过了哺乳期乳腺炎。”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
, 百拇医药
    “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20岁~40岁,但50%以上的患者为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苏逢锡介绍,因为人的各个生理时期均可发生乳腺炎症,所以非哺乳期乳腺炎囊括了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而婴儿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是体内激素失衡引起的。“我们一般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出现乳房肿胀、隐痛或出现结节,是一种非细菌性、有自限与自愈过程的炎症表现。”苏逢锡表示。

    根据临床表现,此病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急性乳房脓肿型:患者突然出现乳房痛及脓肿形成,部分病例脓肿可自行穿破、流脓。局部表现剧烈、急骤,但全身炎症反应较轻,中度发热或不发热。少数病例白细胞增多不明显。

    乳房肿块型:逐渐出现乳房肿块,微痛或无痛,皮肤无红肿,肿块边界尚清楚,无发热史。此型常被误诊为乳腺癌。

    慢性瘘管型:常有乳房反复炎症及疼痛史,部分病例可有手术引流史。瘘管可与乳头附近的输入管相通,经久不愈,严重者多发瘘管及乳房变形,且常有反复流脓及乳房内或在瘘管周围出现炎性肿块。
, 百拇医药
    名词解释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与哺乳期乳腺炎相对而言的一种成人乳腺炎性疾病,是指乳晕下大乳管由于先天性乳头的内陷、排泄不畅、导管内感染等因素,使管内的扁平上皮化脓或阻塞,细菌侵及输乳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苏逢锡介绍,此病易反复发作,一时溃烂一时又可能痊愈,进而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由于其发病隐匿且反复发作,诊断困难大,尤其难以与乳腺恶性肿块区别。如治疗不当,此病甚至可能长期不愈。

    “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非常容易混淆。临床上,不少患者患有非哺乳期乳腺炎后竟被医生诊断为乳腺癌,有的甚至遭遇‘肿瘤切除手术’的待遇。”苏逢锡介绍,二者外部触摸都可能摸到肿块,“它不同于一般炎症的‘红热肿痛’四大特征,虽然伴有疼痛,但却不会出现皮肤变红,这也是它迷惑人们认为不是炎症是肿瘤的一大因素。”

    专家介绍,凡青、中年女性在非哺乳期出现乳房急性脓肿、炎性肿块及慢性反复发作的瘘管,经久不愈,很可能为非哺乳期乳腺炎作祟,“如果使用消炎药一周后,肿物会缩小1/3以上,基本可以排除乳腺癌可能,因为肿瘤不可能通过消炎药治疗就如此变化。”苏逢锡介绍,乳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程呈进展性、肿块坚实、边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及乳头内陷,易有腋淋巴结转移,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疼痛,不发生脓肿。

    以上特征常可用于二者鉴别。但个别病例,仍需依赖病理切片作最后确诊。目前,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诊断手段包括B超检查、细针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