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14期
编号:11571510
干细胞治疗:敢问路在何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14期
     1999年Jackson首次报道,肌肉干细胞可分化为血液细胞。2001年Strauer等报告了第1例干细胞临床研究,证实经冠脉输入干细胞可改善心功能。随后研究显示,所有的组织干细胞均可进行分化。目前研究当中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成熟干细胞如骨骼肌卫星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内皮祖细胞,以及心脏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途径包括:开胸移植,静脉注射,体外干细胞动员,以及经导管干细胞移植如经冠脉、经冠脉静脉途径,以及经心肌内和心肌内膜打孔途径。干细胞治疗发展至今,尚存有诸多争议。且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一一道来。

    争论1:理论根基遭动摇

    2004年Balsam等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骨髓干细胞无法分化成心肌细胞。5-氮杂胞苷无法诱发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细胞基因与蛋白。

    争论2:安全性不甚肯定

    有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有可能致肿瘤、心律失常、以及微血栓发生。此外,还有可能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争论3:植入后分布不得知

    对于不同类型疾病、不同干细胞植入途径、不同植入时间窗,以及不同干细胞种类,干细胞植入后究竟分布在哪里?仅在局部停留,抑或各处游走尚不得知。

    争论4:置入效果无定论

    Bel等经动物实验发现,骨髓干细胞对于心脏功能的改善不起任何作用。Choi等进行的2年临床研究发现,血液干细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能改善心功能。BOOST研究发现,干细胞植入后6个月有效,但此后干细胞移植有效性消失殆尽。

    争论5:低存活率待解决

    研究发现,大多移植后干细胞并不能在体内存活。由于心肌梗死后将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缺血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内分泌激活、炎症、氧化应激与凋亡等,使得90%以上移植后干细胞在6周内凋亡。提高移植后干细胞存活率,任重而道远。

    争论6:治疗机制多方猜测

    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分化为心肌细胞或血管,促进心肌自身细胞分化?或通过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干细胞移植是否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否可以将体内自身细胞“招募”到靶病变?这些猜测均无统一定论。

    争论7:移植适应证待明确

    干细胞移植的适应人群、最佳移植时间窗、干细胞种类与数量、移植途径,以及单次或多次干细胞输注何种为佳,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争论8:对其他器官影响仍未知

    干细胞移植后对其他器官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具有有益作用,需要长期临床研究解答这一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