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祖上三代行医。曾祖父刘旭初,伯祖父刘孟田,祖父刘彦田等人在建国初期,创建了河北省巨鹿县规模最大的大韩寨联合诊所,并载入《巨鹿县志》的中医事业版。祖父刘彦田等人,在建国初期,曾先后在小吕寨医院、邯郸市武安铁路医院、巨鹿县中医院工作,是我县及周边几个县市中著名的中医师。父亲、弟弟及我本人都是乡村中医。我小的时候曾患白血病,是中医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因此,当我看到“中医与我的家庭”征文活动时,我异常激动,便激起我和父亲对往事的回忆及对老人们的怀念。
据父亲说,从1971年夏开始,我连续三个多月四肢无力,面色苍白。9月初,四肢出现黄色斑块,面部起疮样脓泡,渗出淡红色的血水,皮肤干裂也渗出血水,眼中也时常流出淡红色的泪水,大便干黑。9月15日去医院化验血象,结果是:白细胞29000,血红蛋白56g,血小板5万。10月11日在县医院做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细胞为主,少见巨核细胞。经专家鉴定,是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说:“该病是绝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县医院只能给输血,临时性维持生命,已无法彻底治愈。”医生建议立即转省医院治疗。当时,由于生活困难,在医院输血之后只好回家了。从此,我曾祖父、伯祖父、祖父和父亲围绕我的病情,查阅相关资料,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与治疗。
, 百拇医药
1971年10月18日,我因不慎摔倒,鼻子流血不止,医院也无能为力,用药棉塞住20分钟后,口中又开始吐血。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时,我祖父急中生智,判断是由于脾气虚弱导致脾不统血所致。随即开了一剂归脾汤加三七、大黄炭,服后出血大减。随后,连服三剂血止。以后,在漫长的治疗期间,鼻、耳、眼及皮肤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都采用归脾汤加减止血。该方至今还用于临床,我从医后也用此方治愈了多个白血病患者。
我由于反复出血,体质日益下降,1971年11月8日,突发高烧39℃~40℃,汗出不止。连续三天用青霉素但高烧不退,曾祖父开了两剂犀角地黄汤,服用后也无效。祖父判断可能是因血蛋白低,又经常出血,导致气血两虚所致。古书曾经有“甘温除大热”一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曾祖父开了一剂补中益气汤。服后体温逐渐下降,汗止。又服一剂,两小时候后烧退至37.8℃。之后,用补中益气汤配合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麦冬、沙参继续服用。半月后,烧退至正常,精神好转。
1972年4月21日,我突然病情恶化,从早起我一直昏睡不醒,四肢冰凉,面色青白。到9点左右,开始四肢抽搐,两目天吊,口禁不开,口流涎沫,脉微欲绝。全家人围着我无计可施,再也想不出什么治疗方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和外婆在哭泣中开始给我做小寿衣,曾祖父和祖父在一旁看着病危的我,苦苦地思索着……忽然,曾祖父大喊:“赶快抓药,我想起办法了。”边喊边向药房跑去,十分钟后把药抓了回来。当时我外婆和母亲对曾祖父说:“孩子已经不行了,在临死前就别再给灌一肚子苦水了,曾祖父边摸脉边说,:“脉还没停,还有一线希望,咱宁可一口药把他灌死,也不能让他等死。”父亲一听就赶紧煎药,药煎好后,用压舌板把牙撬开,用勺子一滴一滴给我灌下去。一小时后,脉膊逐渐恢复,四肢不再抽,嘴也张开了。又连服两剂,到晚上7点左右,我苏醒了。全家人惊奇地问曾祖父给我开的是什么药,这么神。曾祖父回答说:“是王清任写的《医林改错》上的“可保立苏汤”。此药专治这种久病气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抽风。
, 百拇医药
在漫长的治疗期间,我的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三代人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大家硬是从死神手里把我的生命夺了回来,我终于痊愈了,生病至今30年的时间从未复发过。
中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小我就和中医结下了很深的情节。另外,我从小就生长在药铺里,12岁开始跟父亲学医,背诵《本草纲目》。初中毕业后,我立志学医,把祖上三代治疗血液病的秘方发扬光大。在祖父和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我通读了《内经》、《伤寒论》,通学了中医大专院校的教材,研究了古今中外许多治疗血液病的病例,拜访了多名老中医,特别是经河北省邯郸市卫校的中医教授纪杰峰老师的精心指导,我收获很多。2006年起,我又开始在河北省医科大学乡医中医班学习至今。这些都为我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血液病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受农民欢迎的乡村中医。, 百拇医药(刘运起 河北省巨鹿县小吕寨镇)
据父亲说,从1971年夏开始,我连续三个多月四肢无力,面色苍白。9月初,四肢出现黄色斑块,面部起疮样脓泡,渗出淡红色的血水,皮肤干裂也渗出血水,眼中也时常流出淡红色的泪水,大便干黑。9月15日去医院化验血象,结果是:白细胞29000,血红蛋白56g,血小板5万。10月11日在县医院做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细胞为主,少见巨核细胞。经专家鉴定,是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说:“该病是绝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县医院只能给输血,临时性维持生命,已无法彻底治愈。”医生建议立即转省医院治疗。当时,由于生活困难,在医院输血之后只好回家了。从此,我曾祖父、伯祖父、祖父和父亲围绕我的病情,查阅相关资料,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与治疗。
, 百拇医药
1971年10月18日,我因不慎摔倒,鼻子流血不止,医院也无能为力,用药棉塞住20分钟后,口中又开始吐血。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时,我祖父急中生智,判断是由于脾气虚弱导致脾不统血所致。随即开了一剂归脾汤加三七、大黄炭,服后出血大减。随后,连服三剂血止。以后,在漫长的治疗期间,鼻、耳、眼及皮肤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都采用归脾汤加减止血。该方至今还用于临床,我从医后也用此方治愈了多个白血病患者。
我由于反复出血,体质日益下降,1971年11月8日,突发高烧39℃~40℃,汗出不止。连续三天用青霉素但高烧不退,曾祖父开了两剂犀角地黄汤,服用后也无效。祖父判断可能是因血蛋白低,又经常出血,导致气血两虚所致。古书曾经有“甘温除大热”一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曾祖父开了一剂补中益气汤。服后体温逐渐下降,汗止。又服一剂,两小时候后烧退至37.8℃。之后,用补中益气汤配合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麦冬、沙参继续服用。半月后,烧退至正常,精神好转。
1972年4月21日,我突然病情恶化,从早起我一直昏睡不醒,四肢冰凉,面色青白。到9点左右,开始四肢抽搐,两目天吊,口禁不开,口流涎沫,脉微欲绝。全家人围着我无计可施,再也想不出什么治疗方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和外婆在哭泣中开始给我做小寿衣,曾祖父和祖父在一旁看着病危的我,苦苦地思索着……忽然,曾祖父大喊:“赶快抓药,我想起办法了。”边喊边向药房跑去,十分钟后把药抓了回来。当时我外婆和母亲对曾祖父说:“孩子已经不行了,在临死前就别再给灌一肚子苦水了,曾祖父边摸脉边说,:“脉还没停,还有一线希望,咱宁可一口药把他灌死,也不能让他等死。”父亲一听就赶紧煎药,药煎好后,用压舌板把牙撬开,用勺子一滴一滴给我灌下去。一小时后,脉膊逐渐恢复,四肢不再抽,嘴也张开了。又连服两剂,到晚上7点左右,我苏醒了。全家人惊奇地问曾祖父给我开的是什么药,这么神。曾祖父回答说:“是王清任写的《医林改错》上的“可保立苏汤”。此药专治这种久病气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抽风。
, 百拇医药
在漫长的治疗期间,我的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三代人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大家硬是从死神手里把我的生命夺了回来,我终于痊愈了,生病至今30年的时间从未复发过。
中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小我就和中医结下了很深的情节。另外,我从小就生长在药铺里,12岁开始跟父亲学医,背诵《本草纲目》。初中毕业后,我立志学医,把祖上三代治疗血液病的秘方发扬光大。在祖父和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我通读了《内经》、《伤寒论》,通学了中医大专院校的教材,研究了古今中外许多治疗血液病的病例,拜访了多名老中医,特别是经河北省邯郸市卫校的中医教授纪杰峰老师的精心指导,我收获很多。2006年起,我又开始在河北省医科大学乡医中医班学习至今。这些都为我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血液病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受农民欢迎的乡村中医。, 百拇医药(刘运起 河北省巨鹿县小吕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