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7818
多药并举 乙肝治疗步入新天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4.22
     开篇的话: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医药科技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展,其中疾病诊疗的观念变化、技术水平的提升、疗效的提高以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更是与广大读者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开设“诊疗进展30年”这一新专栏,将主要围绕常见疾病组织稿件,集中反映这30年来医药领域在这些疾病的基础研究、诊断技术、临床治疗以及整体控制等方面的进展和成绩,为人们准确认识、合理看待、积极处理相关疾病提供参考,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进步。欢迎相关医药学专家和企业参与、合作,并提出宝贵建议!

    ——中国医药报社医药科技部

    □本报记者 徐述湘

    尽管在1967年人类就已明确了乙肝病毒是乙肝的病原体,但克隆出乙肝病毒的DNA却是在1979年,而当时将乙肝病毒基因组分成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明确指出,基于这一克隆研究的成功,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疫苗研制和推广,并随着对乙肝的自然史、传播等的深入了解,临床上逐步建立起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和相应的阶段性替代指标体系。他指出,接种疫苗有效降低了乙肝流行率,而抗病毒治疗给慢性乙肝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
, 百拇医药
    接种疫苗

    有效控制乙肝传播

    当初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发现促使医学界采用适当方法对血液进行筛查,大大减少了输血后乙肝的发生。但对于乙肝疫情的整体控制而言,疫苗接种是极为关键的措施。成军教授介绍说,1981年,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并被推广接种。我国卫生部在1992年元月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乙肝疫苗被我国正式纳入计划免疫;2005年6月开始,对全国所有新生儿实行全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

    199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标准,属乙肝高度流行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达8%以上)。通过包括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推行,近10年,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减少了近3000万人,已从乙肝高度流行区降为中度流行区。今年2月公布的北京市最新调查显示,北京居民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6.01%下降到了3.02%;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经控制到了1%以下。这种流行率的快速下降,将为人类对乙肝的全面控制奠定基础。
, 百拇医药
    抗病毒治疗

    进入多药时代

    慢性乙肝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肝炎、肝癌或肝硬化,危及生命。随着对乙肝临床研究的深入,抗病毒治疗逐渐被发展为有效治疗的关键。成军教授指出,在1986年首个干扰素问世之前,国内对乙肝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保肝、降酶、抗炎等中医药(如含五味子的制剂)治疗,虽然能控制住一定的病情,但疗效有限。干扰素进入临床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观念开始形成和推广。13年后,首个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似物治疗药物拉米夫定上市。之后,为了克服干扰素半衰期短出现的血清浓度波动大,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病毒反弹等缺点,人类研制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长效干扰素;为了克服拉米夫定耐药率高等缺点,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核苷类似物新药被陆续推出。乙肝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各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里公认的关键治疗措施,而当前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多药并举的时代。

    走出耐药困境
, 百拇医药
    提高抗病毒疗效

    各国乙肝治疗指南均明确指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然而,在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长期治疗的过程中,耐药却成为了慢乙肝患者实现治疗总体目标之路上的绊脚石。

    耐药一旦发生,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导致病毒死灰复燃,此时即使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换药,疗效也不如在初治时就选择强效降病毒、低耐药的药物效果好。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进展、恶化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极大困难,从而使慢乙肝患者实现治疗总体目标之路成为“空中楼阁”,当今,耐药问题已成为慢性乙肝长期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

    今年3月,我国部分肝炎专家组成的团队联合发布了《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为临床走出耐药困境提供参考,成军教授是这一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强调,对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而言,强效的初治和应用耐药率低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耐药。这也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对慢性乙肝治疗的共识。

    在谈到乙肝临床治疗的展望时,成军教授表示,相对于常见的乙肝抗病毒西药而言,目前中医药用于乙肝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够高,但临床上还是应注意到这类治疗的积极效果。另外,尽管有极少数临床试验得出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之间的抗病毒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没有明显优势的结论,但这些试验只能表明那些特定的联合用药对研究对象人群的疗效,现在临床上有更多的观点在支持临床开展更为广泛的联合治疗试验研究,一些联合治疗试验也正在进行当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