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属于央视还是柯学尧?
作者:lw56102
《走近科学》节目的弱智已经是家喻户晓了,最近终于为了将这种印象扩大到最大,终于开始讨论中医的问题了,昨天的《走近科学》的最新一期的题目为《中医脉诊之谜》,总算是把弱智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因为央视大幅度的介绍了一位很有表演欲望的中科院退休研究院柯学尧的经历,所以在此主要对这位柯退休研究员的经历和言论进行分析,我想仅仅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央视《走近科学》的弱智了。
首先央视用假纪实的手法介绍了柯学尧曾经身患乙肝,经中医治疗痊愈的经历。看上去央视是很愿意相信柯学尧确实是被中医治愈了,柯学尧也不会再从其他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愿意请教一下专业的肝病科、传染科、内科等等任意一个专业人员的话,都会给出截然不同更有科学依据的回答。别的不说,我的父亲也曾经是一位乙肝患者,发病的时候转氨酶比柯学尧的500还要多,症状也很严重,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乱七八糟的药吃了不少,但没一个管用,后来索性把所有药都停了,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症状和检验指标居然逐渐正常了,三年前在我的要求下又复查了一下,主要乙肝病毒标记物居然转阴了。也许有人会追问我父亲当时吃的什么药,但我所学的只是告诉我,父亲的情况完全属于乙肝病人正常病程中的一种。关于详细的机制,只要耐心的看一下任何一本现代医学的肝脏病学都可以找到答案。
, http://www.100md.com
至于柯学尧提出的驻波和脉诊的理论,央视尽管看不懂,但还是非常愿意相信,因为节目最后尽管主持人也表示不懂,但还是坚定的相信,不知道这期的《走近科学》是不是应该改名为“走进中医”。我想央视的主持人大概能在不接受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对所有自己不懂的东西统统接受,我甚至有兴趣打听一下央视主持人的家里是不是摆满了各式各样宣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柯学尧的理论可以逗笑任何一个有合格医学院校教育经历的学生。电视中相当简略,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看清楚,我专门找出了柯学尧的论文,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解说。另外说一句,在检索这位中科院前物理研究员的论文时,只发现了一篇中文的与物理学有关的文章,其他仅有的三篇全部是和驻波、中医脉诊有关。结合近几年来有些中科院研究员的所作所为,我实在搞不清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首先说明,该文章来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6月第13卷第6期,文章题目《用驻波观点研究脉和脉象的产生机制》,作者柯学尧,欧阳华甫,王洪图,宿明良,最后一位就是央视节目中脉诊仪的发明者。说实话我对宿医生还是有好感的,至少人家敢于承认花费300万人民币研制的脉诊仪始终没有成功。下面对柯文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进行分析:
, http://www.100md.com
首先,柯学尧为了说明动脉中流动的是波不是血液,用了一个似乎是常识的悖论来解释,按照血液的流动速度,脉搏的跳动应该比心脏慢6秒,而实际情况是脉搏和心脏同步的,只有波才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因此血管中流动的是波,不是血液。我不知道这位物理研究员的物理是怎么学的,或者汉语水平实在成问题,难道他认为血液中每个红细胞在脉搏跳动过程中和空气分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做原地的跳跃运动?他知不知道每次的心脏和脉搏跳动都有大量的血液从心室进入动脉?柯学尧还把脉搏和声波做比较,不错两者都可以算作机械波,他也知道两者之间频率相差很大,但为了证明脉搏和血压没有关系,柯学尧竟然说声波的传递和空气流动没有关系,难道学物理的人都认为声音传递的速度和风向无关?
之后柯学尧对脉就是驻波的解释这样的:“驻波的特性为:①驻波是一种位置不变、振动幅度不变的波。中医诊病的脉,其位置不变,振动幅度在一定时间内也不变。②唯有驻波才会出现距离波源远比距离近的振幅大的现象。因此,笔者认定脉是一种特殊的驻波。”对于第一点,好像位置不变一定时间内幅度也不变的不止是脉,呼吸时胸廓起伏形成的波也是如此,是否呼吸也是驻波?第二点,不知道柯学尧有多少证据说明人的动脉是远离心脏的比近处的振幅大,上过血管和心脏手术的可以作证,人体里比桡动脉里心脏近,波动幅度又比桡动脉大的动脉太多了。况且,出于好奇,我查询了驻波的特性,大约有四点:第一、在波节点,质点没有运动;第二、不同质点有不同振幅;第三、波腹的振幅最大;第四、两波节间的距离是二分之一波长。和柯学尧对驻波特性的解释非常不一致。如果按照后者的定义,柯学尧要证明脉搏是驻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说根本走不通。
, http://www.100md.com
要把驻波的问题说通,当然按照柯学尧的解释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找到和心脏这个波源方向相反的波源,柯学尧提出了一个小心脏的说法,认为外周的毛细血管定期的开放和关闭构成一个小心脏,所形成的波和心脏的波源在脉搏的位置形成驻波。这里他还引用了现代医学关于外周毛细血管开闭的描述作为证据,但是他没有说明这个他所谓的小心脏跳动的频率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和心脏的频率一样?如果不一样,所谓的驻波可就无法形成了。事实上,外周毛细血管开放和关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关周期,只是固定状态下保持一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一部分毛细血管关闭,开放和关闭的比例在安静状态下是固定的,不会像心动周期一样产生明显的波动。柯学尧也从来没有观察到与心脏方向相反的波源,这个小心脏的概念只是为了圆自己驻波之说给毛细血管带上了一个假面具而已。至于后面所说各脏器的小心脏都会到达脉搏的位置,从而造成脉搏的变化,更和驻波的原理无法挂钩。简单看一下解剖图就知道,就算肝脾肾存在小心脏,这些小心脏产生的波要达到脉搏的位置和心脏的波方向也是相同的,无法产生所谓的驻波。
柯学尧的文章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不过我建议大家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看,浪费我一个人的时间就足够了。最后说一句,柯学尧不仅物理学、文字能力和逻辑成问题,连最简单的医学问题也出错,不知道审稿者是谁,因为有些错误的出现足够让编辑钻地缝的,比如这一段:“心脏收缩产生压力波,通过主动脉口,向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上肢动脉传播,一直传播到身体每一根动脉毛细血管。”医学院大二的本科生都知道:冠状动脉是万不该出现在心脏到上肢以及除心脏本身以外的其他毛细血管的路径上的。, 百拇医药
《走近科学》节目的弱智已经是家喻户晓了,最近终于为了将这种印象扩大到最大,终于开始讨论中医的问题了,昨天的《走近科学》的最新一期的题目为《中医脉诊之谜》,总算是把弱智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因为央视大幅度的介绍了一位很有表演欲望的中科院退休研究院柯学尧的经历,所以在此主要对这位柯退休研究员的经历和言论进行分析,我想仅仅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央视《走近科学》的弱智了。
首先央视用假纪实的手法介绍了柯学尧曾经身患乙肝,经中医治疗痊愈的经历。看上去央视是很愿意相信柯学尧确实是被中医治愈了,柯学尧也不会再从其他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愿意请教一下专业的肝病科、传染科、内科等等任意一个专业人员的话,都会给出截然不同更有科学依据的回答。别的不说,我的父亲也曾经是一位乙肝患者,发病的时候转氨酶比柯学尧的500还要多,症状也很严重,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乱七八糟的药吃了不少,但没一个管用,后来索性把所有药都停了,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症状和检验指标居然逐渐正常了,三年前在我的要求下又复查了一下,主要乙肝病毒标记物居然转阴了。也许有人会追问我父亲当时吃的什么药,但我所学的只是告诉我,父亲的情况完全属于乙肝病人正常病程中的一种。关于详细的机制,只要耐心的看一下任何一本现代医学的肝脏病学都可以找到答案。
, http://www.100md.com
至于柯学尧提出的驻波和脉诊的理论,央视尽管看不懂,但还是非常愿意相信,因为节目最后尽管主持人也表示不懂,但还是坚定的相信,不知道这期的《走近科学》是不是应该改名为“走进中医”。我想央视的主持人大概能在不接受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对所有自己不懂的东西统统接受,我甚至有兴趣打听一下央视主持人的家里是不是摆满了各式各样宣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柯学尧的理论可以逗笑任何一个有合格医学院校教育经历的学生。电视中相当简略,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看清楚,我专门找出了柯学尧的论文,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解说。另外说一句,在检索这位中科院前物理研究员的论文时,只发现了一篇中文的与物理学有关的文章,其他仅有的三篇全部是和驻波、中医脉诊有关。结合近几年来有些中科院研究员的所作所为,我实在搞不清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首先说明,该文章来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6月第13卷第6期,文章题目《用驻波观点研究脉和脉象的产生机制》,作者柯学尧,欧阳华甫,王洪图,宿明良,最后一位就是央视节目中脉诊仪的发明者。说实话我对宿医生还是有好感的,至少人家敢于承认花费300万人民币研制的脉诊仪始终没有成功。下面对柯文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进行分析:
, http://www.100md.com
首先,柯学尧为了说明动脉中流动的是波不是血液,用了一个似乎是常识的悖论来解释,按照血液的流动速度,脉搏的跳动应该比心脏慢6秒,而实际情况是脉搏和心脏同步的,只有波才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因此血管中流动的是波,不是血液。我不知道这位物理研究员的物理是怎么学的,或者汉语水平实在成问题,难道他认为血液中每个红细胞在脉搏跳动过程中和空气分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做原地的跳跃运动?他知不知道每次的心脏和脉搏跳动都有大量的血液从心室进入动脉?柯学尧还把脉搏和声波做比较,不错两者都可以算作机械波,他也知道两者之间频率相差很大,但为了证明脉搏和血压没有关系,柯学尧竟然说声波的传递和空气流动没有关系,难道学物理的人都认为声音传递的速度和风向无关?
之后柯学尧对脉就是驻波的解释这样的:“驻波的特性为:①驻波是一种位置不变、振动幅度不变的波。中医诊病的脉,其位置不变,振动幅度在一定时间内也不变。②唯有驻波才会出现距离波源远比距离近的振幅大的现象。因此,笔者认定脉是一种特殊的驻波。”对于第一点,好像位置不变一定时间内幅度也不变的不止是脉,呼吸时胸廓起伏形成的波也是如此,是否呼吸也是驻波?第二点,不知道柯学尧有多少证据说明人的动脉是远离心脏的比近处的振幅大,上过血管和心脏手术的可以作证,人体里比桡动脉里心脏近,波动幅度又比桡动脉大的动脉太多了。况且,出于好奇,我查询了驻波的特性,大约有四点:第一、在波节点,质点没有运动;第二、不同质点有不同振幅;第三、波腹的振幅最大;第四、两波节间的距离是二分之一波长。和柯学尧对驻波特性的解释非常不一致。如果按照后者的定义,柯学尧要证明脉搏是驻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说根本走不通。
, http://www.100md.com
要把驻波的问题说通,当然按照柯学尧的解释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找到和心脏这个波源方向相反的波源,柯学尧提出了一个小心脏的说法,认为外周的毛细血管定期的开放和关闭构成一个小心脏,所形成的波和心脏的波源在脉搏的位置形成驻波。这里他还引用了现代医学关于外周毛细血管开闭的描述作为证据,但是他没有说明这个他所谓的小心脏跳动的频率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和心脏的频率一样?如果不一样,所谓的驻波可就无法形成了。事实上,外周毛细血管开放和关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关周期,只是固定状态下保持一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一部分毛细血管关闭,开放和关闭的比例在安静状态下是固定的,不会像心动周期一样产生明显的波动。柯学尧也从来没有观察到与心脏方向相反的波源,这个小心脏的概念只是为了圆自己驻波之说给毛细血管带上了一个假面具而已。至于后面所说各脏器的小心脏都会到达脉搏的位置,从而造成脉搏的变化,更和驻波的原理无法挂钩。简单看一下解剖图就知道,就算肝脾肾存在小心脏,这些小心脏产生的波要达到脉搏的位置和心脏的波方向也是相同的,无法产生所谓的驻波。
柯学尧的文章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不过我建议大家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看,浪费我一个人的时间就足够了。最后说一句,柯学尧不仅物理学、文字能力和逻辑成问题,连最简单的医学问题也出错,不知道审稿者是谁,因为有些错误的出现足够让编辑钻地缝的,比如这一段:“心脏收缩产生压力波,通过主动脉口,向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上肢动脉传播,一直传播到身体每一根动脉毛细血管。”医学院大二的本科生都知道:冠状动脉是万不该出现在心脏到上肢以及除心脏本身以外的其他毛细血管的路径上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