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17期
编号:11594815
基因表达谱使乳腺癌预后模型更准确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17期
     美国杜克大学Acharya等报告,将乳腺癌临床病理学预后模型与基因表达谱联合,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及化疗敏感性[JAMA 2008, 299(13): 1574]。

    研究者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将964例准备接受辅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分成初试系列(573例)和验证系列(391例)。采用计算机临床病理学模型(综合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状态、并存病和淋巴结状态等),评价患者的复发危险。另外,研究者还分析了与肿瘤发生激活和肿瘤生物/微环境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

    根据临床病理学模型,患者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复发三组。在各组病例中,特定基因表达谱均能区分出不同预后患者。例如,在低危组中,存在SRC、MYC和β-catenin通路激活者预后较好,TNF-α、SRC、RAS和β-catenin通路激活者预后中等,IGS、WH、CIN、MYC通路激活者预后较差,前二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比后者长19个月和16个月。多变量分析显示,基因表达谱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低危组P=0.05,高危组P=0.02)。

    另外,基因表达谱还能预测患者的化疗敏感性。例如,在高危组中,预后较好者对氟尿嘧啶和紫杉醇耐药,预后中等者对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和氟尿嘧啶耐药,预后较差者则对多西他赛、依托泊苷和托泊替康耐药。

    点评

    上述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研究者一前一后进行了临床病理危险分类和基因标志物预后评估,而未采用同时包含两者的单一模型。建议构建基于临床病理参数和基因表达等数据的精密统计学模型,以期通过计算图对每例患者的复发危险进行个体化预测,但这需要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

    (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Chiang-Ching Huang教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