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识数者增寿数 ——介绍孙思邈的数字养生诀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寿高101岁。孙思邈学识渊博,《旧唐书·孙思邈传》说他“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他20岁时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93岁时完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孙思邈德艺双馨,从不贪慕名利,只愿救死扶伤而不屑高官厚禄,所以赢得了历代人民的尊敬。他是皇帝眼中的“真人”,是人民心目中的“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学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孙思邈为便于推广自己的养生经验,在总结养生理论和实践时,嵌入了一定规律的数字。既便于诵记,又能方便实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兹分述于下:
十二月依时养生法 孙思邈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体有利,也可能有害;顺则有利,逆则有害。故强调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他举例说:“春冻未洋,衣欲下薄上厚,养阳收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所以他在长期观察自然界和人生活动的过程中,并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十二月(逐月)养生法”:“正月,肾气受病……宜减咸酸,增辛味……早起夜卧,以缓形神。二月,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三月,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四月,宜增酸减苦,宜避西、北二边风,宜沐浴披发。五月,卧起俱早,宜沐浴。六月,勿用冷水浸手足......宜戒斋沐浴。七月,宜安宁性情,增咸减辛。八月......忌远行。九月,宜戒斋沐浴。十月,忌远行。十一月,慎避邪贼之风。十二月,勿冒霜露,勿减精液及汗。”他指出:“人能依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也。”这套十二月养生法有的有迷信色彩,但大部分内容是科学的。
, 百拇医药
十二“不”与十六“不” 孙思邈认为,养生必须抛弃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讲究生理卫生,他提出了十二“不”,说:“是以养性之士,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立,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当是“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同时,又要求人们要注重生活规律,因而更具体地提出了养生中的十六“不”,即:“不欲甚劳,不欲甚逸,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车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得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乃去。”
养生十二“少”与“多” 孙思邈归纳总结了养生十二“少”,他说:“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认为“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与之相对应,孙氏又提出了十二“多”及其危害。他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如果“此十二者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以上更多的是涉及心理摄生问题,他在此基础上还曾希望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若能记住“七莫”而能做到“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则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养生谨防十二“伤” 有哪些不利因素影响健康,损害寿命呢?孙思邈告诫人们说:“深忧重恚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怒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强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足喘乏伤也,阴阳不交伤也。”养生贵在避免对人体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伤害的一切不利因素,倘若“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养生最重除“五难” 孙氏总结老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除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不散为五难。”此五难,无不与情志嗜欲相关。五难于养生不利,其实除之并不难,孙氏说应该这样对待:“于名于利,若存若忘;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忘。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只有这样,才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健康且长寿。, http://www.100md.com(王惟恒 安徽省怀宁血吸虫病防治站)
孙思邈为便于推广自己的养生经验,在总结养生理论和实践时,嵌入了一定规律的数字。既便于诵记,又能方便实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兹分述于下:
十二月依时养生法 孙思邈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体有利,也可能有害;顺则有利,逆则有害。故强调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他举例说:“春冻未洋,衣欲下薄上厚,养阳收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所以他在长期观察自然界和人生活动的过程中,并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十二月(逐月)养生法”:“正月,肾气受病……宜减咸酸,增辛味……早起夜卧,以缓形神。二月,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三月,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四月,宜增酸减苦,宜避西、北二边风,宜沐浴披发。五月,卧起俱早,宜沐浴。六月,勿用冷水浸手足......宜戒斋沐浴。七月,宜安宁性情,增咸减辛。八月......忌远行。九月,宜戒斋沐浴。十月,忌远行。十一月,慎避邪贼之风。十二月,勿冒霜露,勿减精液及汗。”他指出:“人能依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也。”这套十二月养生法有的有迷信色彩,但大部分内容是科学的。
, 百拇医药
十二“不”与十六“不” 孙思邈认为,养生必须抛弃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讲究生理卫生,他提出了十二“不”,说:“是以养性之士,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立,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当是“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同时,又要求人们要注重生活规律,因而更具体地提出了养生中的十六“不”,即:“不欲甚劳,不欲甚逸,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车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得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乃去。”
养生十二“少”与“多” 孙思邈归纳总结了养生十二“少”,他说:“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认为“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与之相对应,孙氏又提出了十二“多”及其危害。他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如果“此十二者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以上更多的是涉及心理摄生问题,他在此基础上还曾希望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若能记住“七莫”而能做到“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则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养生谨防十二“伤” 有哪些不利因素影响健康,损害寿命呢?孙思邈告诫人们说:“深忧重恚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怒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强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足喘乏伤也,阴阳不交伤也。”养生贵在避免对人体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伤害的一切不利因素,倘若“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养生最重除“五难” 孙氏总结老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除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不散为五难。”此五难,无不与情志嗜欲相关。五难于养生不利,其实除之并不难,孙氏说应该这样对待:“于名于利,若存若忘;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忘。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只有这样,才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健康且长寿。, http://www.100md.com(王惟恒 安徽省怀宁血吸虫病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