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601014
中医高教改革怎么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23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教育战线明确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这是党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针的体现,为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改革中医药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运行方式亟待改革,建立一种科学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并与全面素质教育相吻合的中医药课程体系,即改革中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运行方式势在必行。

    教学内容设置原则

    更新中医学教育理念。一定的教育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教育改革要取得进展,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过去50多年的办学历史,凝练出了具有中医药教育特色的仁德、仁术、仁人的“三仁”教育理念。在此指导下,中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拓展。
, 百拇医药
    遵循中医学特点和认知方法。中医药学与现代西医是两种异质的理论体系。中医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设置必须遵循中医自身认识自然、社会、人体、生命以及疾病的特点,遵循中医独特的认知方法。

    突显中医学思维方式和学术内核。中医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完整、准确地体现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领会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将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与理、法、方、药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技术与能力。

    教学内容设置思路

    从以教师、教材为本,转移到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积极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卫生需要、卫生服务模式、医学科技的发展变化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
, 百拇医药
    强化素质教育,增加人文、自然科学课程,开发创新意识。中医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门传统医学,又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合课程体系必须充分吸收人文社科内容和自然科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

    厚基础、宽口径,强化临床思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中医学理论问题,跟踪未来疾病普遍化,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潜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新课程的设置,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以高质量、高水平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目的。

    教学内容设置特点

    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中医学课程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放眼未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努力形成中医学专业有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 http://www.100md.com
    整合中医、西医课程,克服学时过多、学业过重的矛盾。通过开设综合课程,整合中、西医课程,减少重复叠加的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总学时数,减轻学生负担。增加限选课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自主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中医技能与理论水平,而且可提升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素养。

    整合中医课程,摆脱原有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突出中医学科特色。突出辨证思维方法的培养,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地减少知识点的重复、知识板块的叠加,增加必要的现代研究成果。中医学专业教材内容的组织与课程设置,应服从并充分体现中医学理论体系特点,对课程进行充分整合,把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法整合为中医基础学;把中医诊断学的辨证部分与方剂学整合为方证学;把中医诊断学中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内容与伤寒、金匮、温病整合为辨证治疗学;把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医案学整合为中医学术流派与医案选,以减少知识的重复,突出中医理论体系,训练学生中医思维和认知方法。

    整合西医课程,引进国外综合医学课程设置。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单个课程的独立性、完整性的概念,开设综合医学课程,在一门课程中融合多门学科知识板块,使学生受到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例如整合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三门课程为人体形态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两门为人体机能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为病原生物学;整合科研方法学、卫生统计学两门医学科研方法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四门为生命科学基础。
, 百拇医药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专业课程,增加限选课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经过整合,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课,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新开设限选课,以凸显中医人文学科背景,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促进基础于临床之间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必修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知识板块、知识点保持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相链接。保证中医学毕业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确保能够成为临床合格的中医高级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卫生需要,适应市场对中医人才的要求。

    教学运行方式改革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西医基础课采用理论与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改变理论课枯燥乏味的弊端,使学生易于接受。
, 百拇医药
    临床课程与临床实习一体化。将中医理论与临床课学习、临床见(实)习三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彻底打破基础课、临床课与临床实习课分段教学模式,打通前后期中医课程,使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实践自然融为一体。

    科室轮转与名师传承一体化。通过在科室轮转过程中的跟随名师学习,一方面接受祖国医学“大医精诚”思想的熏陶,一方面注重传承名医的诊疗思辨方法与技能。将科室轮转与名师传承结合起来,实现名师传承、临床技能全面化与专门化的统一,促进中医教育出好人才,早出人才。

    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更新以及教学运行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优化。知识方面的优化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能力方面的优化包括实验技能、临床技能、预防保健技能、创新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素质方面的优化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教育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应按照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与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出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