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10132
四肢骨折术后不可忽视功能锻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6日 《家庭医生报》 2008年5月26日(总第1163期)
     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复位的目的在于促使骨折端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固定则是为了维持骨折端正确的位置,使其在愈合的过程中不发生错位。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骨折愈合,防止、减少骨折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复位、固定主要由医生来完成,而功能锻炼则必须由患者本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实施完成。

    四肢骨折,尤其是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最重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

    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要以被动活动为主,由陪护人员协助进行,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可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CPM)进行功能锻炼。术后三天可开始逐步加强主动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要逐步加大并维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切忌小范围快节奏活动,这样不仅无助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而且对骨折局部也有影响。

    肌力训练以主动锻炼为主。人体上下肢的功能各有侧重,上肢侧重于精细动作,这些功能的恢复是功能锻炼的重点。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达到最大限度,以防止手部关节僵硬粘连。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固定物松动、折断,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一块重要肌肉,伤后和术后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而且一旦萎缩很难恢复,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结果。股四头肌的锻炼应以等长收缩为主,即肌肉收缩用力时,保持膝关节不动。锻炼时当肌肉达到最大收缩时要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再收缩,要练到肌肉酸痛为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百拇医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教授 杨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