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10146
为何肿胀迟迟不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6日 《家庭医生报》 2008年5月26日(总第1163期)
     问:我爱人六十八岁,去年底不慎摔跤致大腿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牵引治疗一个半月后,摄片检查断端切合良好并已开始长了骨痂。遵医嘱回家卧床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然后扶双拐练习走路。但从一开始坐起和试站立病腿就肿胀。医生说是因为卧床太久活动太少,静脉血液回流差,属正常现象,慢慢锻炼就会消退。然而至今已有三月余,不但原肿胀未消,连未受伤腿的的小腿和脚部也肿得很厉害了,并且有麻木、沉重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江西读者 廖某某

    答:下肢骨折患者长期平卧在床,下肢静脉回流所要克服的阻力比站立时要小。时间一久,身体就慢慢适应了这种低阻力的回流方式。骨折愈合后恢复站立行走,下肢血管又难以马上适应骨折前的高阻力回流状态,因而常有一段时间的下肢水肿。脚踝离心脏较远,表现尤为明显。四肢骨折后的肿胀多在三个月至半年完全恢复。

    肿胀若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最终影响创伤修复和愈合。四肢的严重肿胀如果使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就会影响血供,使肢体缺血,会造成肢体的严重残废。

    抬高患肢是消肿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肢体位置低于心脏平面,则静脉回流就要克服循环阻力和重力的双重阻力,不利于肿胀的消除。将患肢置于心脏平面以上,使重力转化为动力性因素,可促进肿胀消除。

    创伤中后期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主动训练,包括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能够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从而促进消肿。此外,各种理疗、按摩也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消除。, http://www.100md.com(骨科 副教授 叶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