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96747
地震后 伤员易并发十大疾患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7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5.27
     □王立祥

    地震所造成的人体伤害有其特殊性,人体受伤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也有其特殊性。以下几种情况,就是地震后伤员易发生的并发疾患。

    厌氧菌感染 地震后伤员大多有因创伤导致的皮肤破损,极易被环境所污染;加之伤口闭合、条件有限不能彻底清创等诸多因素,容易导致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外源性厌氧菌感染。故地震后伤员并发厌氧菌感染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挤压综合征 当伤员从掩埋现场被抢救出来后,肢体受压解除,血液循环恢复,之前肢体受压缺氧所产生的大量毒素,此时会被快速吸收,并灌注全身,有可能使全身情况更趋恶化,出现挤压综合征。尤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为多见。应对措施是:早期伤肢切开减张,确保肾脏灌注,碱化尿液。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为骨折特有的并发症,往往在骨折发生后24~48小时内表现出来,占死亡原因的11%以上。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破坏后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肺、脑等部位血管的脂肪栓塞。骨折的妥善处理、恰当的急救制动以及缩短搬运时间都可使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
, 百拇医药
    老年人肺炎 胸部创伤多引发肋骨骨折,后者引起的疼痛会影响呼吸和咳嗽排痰,导致分泌物潴留引起肺不张;老年人各组织有退行性改变,呼吸功能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不协调,增加了吸入异物的危险;老年人气管和支气管黏液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等而致排痰功能降低。以上因素均易促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发生老年性肺炎。应对措施是减低局部疼痛,鼓励做深呼吸,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地震导致的严重创伤、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患者出现顽固性的低氧血症伴双肺浸润,而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肺刚受损的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改变和血气异常时,应考虑本征。此时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护,发现呼吸频速、氧分压降低等肺损伤表现时,及时应用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有助于阻断肺部病理生理紊乱形成的恶性循环。

    应激性溃疡 地震后的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可引发应激性溃疡,伤者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乃至大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占20%~25%。因此,对高危人群应及早留置鼻胃管,适时进行内窥镜检查,预防性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制酸制剂。
, 百拇医药
    小肠及其系膜损伤 小肠及其系膜在腹腔内占的体积大,又缺乏坚强的保护,地震时人体受到坍塌物的挤压以及从高处坠落时,肠腔内压力骤增,容易导致系膜血管断裂而受到损伤。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小肠钝性损伤者早期伤后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及时腹腔穿刺可提供有力证据。小肠及其系膜损伤一经确诊,立即手术为佳。

    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在上臂贴近肱骨,在前臂靠近桡骨,骨折损害易导致桡神经的损伤;而且,地震时造成的骨折、血管损伤,需要进行加压固定,如果时间过长、捆扎过紧,均可以造成桡神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拇指不能外展,手背桡侧感觉消失,以及手腕下垂等。

    脊髓损伤 救援人员在搬运、转运伤员过程中,因地形的复杂、时间的紧迫、专业搬运器械的缺乏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伤者颈腰椎扭曲而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重者会出现脊髓休克乃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搬运时应尽量将患者放置于正中平卧位,并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脊髓平面,头两侧放置沙袋,前额用绷带固定,使气道保持通畅。怀疑有颈椎损伤患者可以用颈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是因地震等灾难性事件引起的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它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等临床特征。因此,救援工作者在救“命”的同时不要忽略救“心”,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幸存者适时宣泄、因势利导、适度转移、正视人生等多种途径,为幸存者营造温馨的心灵家园。

    (作者为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