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世界洗手日
编号:11630989
反复洗手的小姑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小雯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自幼爱清洁,讲卫生,腼腆、胆小、认真。两年前同桌的同学得了肝炎,妈妈非常紧张,叮嘱她:不要在街上乱吃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说:“得了肝炎,眼白发黄,对身体危害可大哩!”从此她饭前非要用肥皂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才肯进餐。后来,洗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亦越来越长,而且一定要看钟计时,非洗到10分钟不可。如果父母劝她少洗几次,她就会发脾气,甚至不吃饭。小雯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自己,感到很苦恼,父母也为她担忧。小雯的父亲性格温和,母亲性格内向、胆小、谨慎、刻板。父母对小雯管教严格,期望甚高,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成为出类拔萃之才。

    像小雯这样反复洗手的现象,临床上称之为“儿童强迫症”。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时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亦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4岁的儿童,智力大多正常。

    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会有轻度的强迫行为。如走路时,有的孩子喜欢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喜欢反复计算栏杆的数目等等。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伴有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有上述的表现以外,还常伴有其他强迫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图书上人物多少、自己走了多少路等。有的表现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有的表现为某种习惯性动作,如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上楼梯上一步跨两级,走路走两步跳一下等。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动作并不感到苦恼,仅仅是刻板地重复这些动作而已。如果不让他们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就会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

    儿童强迫症的病因

    一般认为,儿童的遗传因素、性格基础、父母不良的性格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等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患儿病前常有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多思多虑、不活泼的表现,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缺乏自信、迟疑不决、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的过分要求、对日常生活的过分刻板等,也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此外,孩子重病、外伤、突然的严重的精神创伤、精神长期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的出现。

    儿童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的患儿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和鼓励下,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主动去矫正那些令人苦恼的强迫观念、意向或行为。在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

    对有强迫症的儿童,要帮助他们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努力做到处理事情当机立断,遇事不犹豫不决。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难题,要勇敢面对困难。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遇事不胆小、畏缩。要多方为患儿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要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

    2意念训练

    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去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得以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以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有毅力。多数儿童经过反复训练以后,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

    3行为疗法

    对于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加以矫正。行为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它把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以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具体做法是:

    吩咐儿童右手腕上套进三股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时,立即拉弹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宜,同时数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拉弹橡皮圈3~5次就能对抗强迫现象了,这时橡皮圈就可以去掉。以后,如果再出现强迫现象,就会立即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来消退强迫欲念。

    4培养爱好

    鼓励强迫症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以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5纠正父母不良性格

    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都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也不利于孩子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6药物治疗

    严重的强迫症患儿,由于强迫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必须进行药物治疗。实践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结合其他药物,对于有强迫观念的强迫症患儿,疗效比较满意。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且需要持续较长的用药时间,才可控制强迫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顽固性的强迫症状,往往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心理医生必须严密追踪观察,必要时在服治疗抗强迫症状药物的同时,加一些抗精神病药,如少量奋乃静、舒必利,既用做预防,又可治疗。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