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1870
生鲜美味:利口苦肝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时下,生鲜渐成美食时尚,以致不少商家投食客所好,专门提供鲜生鱼片、活虾、活蟹、活螺等菜肴。肝吸虫病,这一慢性寄生虫病,就这样随着生鲜长驱直入危害人体。

    前些天,有一姓古的小姐来看病,要求检查确定是否患肝吸虫病。细问之下,才知道经常与她一起吃“鱼生”的一名男士因患肝吸虫病合并感染于上个月去世。古小姐惊恐不已,遂与爱人一起来检查。经检查证实俩人均已感染肝吸虫病。于是她又叫几个爱吃鱼生的朋友来检查,又查出有两人感染了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人畜共患

    肝吸虫又名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肝内胆道系统,这也是称之为肝吸虫的原因。虫体长10~25毫米,宽3~5毫米,形似柳叶片。

    肝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即除人外,很多肉食类动物如狗、猫、猪、鼠、狐狸、狼等也会感染此病。
, 百拇医药
    肝吸虫对人体最大的损害是引起胆道感染及胆结石。虫子在胆道内不停运动及分泌有毒物质,使胆道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虫子将细菌带进胆道也易引起胆道感染,成虫死亡后的碎片及产出的虫卵则构成胆结石的核心,引起胆石症。胆结石与胆道感染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使病情不断恶化。当虫子数量不多时症状并不明显,但虫子多时就相当明显。病人有头晕、乏力、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表现,如不治疗,反复发作,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

    两个“临时居所”,人畜为“最终居所”

    肝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人畜则为终宿主。

    肝吸虫的成虫“定居”于人或动物的胆管内,产生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开始它的“流浪成长过程”。虫卵“漂流”到水中被淡水螺蛳吞食后,在这“临时居所”发育为尾蚴,尾蚴走出“临时居所”的大门,在水中继续“流浪”,遇到另一“临时居所”——淡水鱼时进入鱼体发育为囊蚴,这时,它等待机会寻找“最终居所”。如果人或动物吃了含有活囊蚴的鱼肉,它的机会就来了。进入人体小肠后,囊蚴中的幼虫脱囊而出逆胆汁流动方向进入胆道“定居”,约一个月发育为成虫,开始产卵,于是又一轮虫卵发育过程开始了,如此循环。这就是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 百拇医药
    鱼为罪魁祸首

    各种年龄的人群都可以感染肝吸虫。成年人多因吃未熟透或生吃鱼肉而受感染,吃法有生鱼肉加调味品(日本人称“刺身”),鱼生粥、炒、煎、烤等。为取得较好口感,既要鲜嫩又要熟,火候往往不易掌握。未完全熟透时,鱼肉内的幼虫并没有被全部杀死。

    国内已证实可作为中间宿主的有鲤鱼、草鱼、鳊鱼、大头鱼、土鲮鱼、麦穗鱼等68种。各个地方各类鱼的感染率不大相同,有的高达100%;鱼肉中所含囊蚴数量差别也很大,有的每克有几十个甚至更多。试想如果吃进100克这样的鱼肉,进入人体的囊蚴将达几千个。进入胃内的囊蚴有一部分被杀死,有一部分则到肝内胆管继续发育。在人胆道内的成虫一般为几十至几百条,也有上千条的。曾有报道从一病人的胆道中取出2.1万条成虫。成虫的寿命比较长,长者可达26年。每条虫每天产卵约1600~4000个。成虫产出的卵如此多,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虫卵滞留于胆管并形成结石核心,其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 百拇医药
    另外,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也是感染的原因。

    预防:把住入口关

    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措施是不用未经消毒处理的粪便喂鱼和把住入口这一关,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肉,切生、熟食品的刀和砧板要分开,戏水摸鱼后注意洗手,不用嘴叼鱼等,以避免肝吸虫囊蚴经口进入体内。

    然而,目前仍有不少人用未经消毒处理的粪便喂鱼,甚至在鱼塘上盖厕所,导致塘中的鱼感染华支睾吸虫,情况异常严重。据测,1条只有150克重的小鲩鱼,身上带有500多个囊蚴。市场上出售的某些鱼也可查到华支睾幼虫。也就是说,生食这些鱼是相当危险的。以往曾禁止出售鱼生粥之类不卫生饮食,因此前几年患肝吸虫病者较少。近几年来有些地区陆续出现以吃鱼生为招牌的饭店、摊档,生意相当红火,这就为肝吸虫侵入人体创造了条件。

    另外,不少市民虽然知道进食鱼生会患肝吸虫病,但误认为用芥末、酱油或醋拌食及喝酒能杀死病菌和寄生虫,因而放开肚皮“吃生”不误。其实囊蚴耐干燥,也能耐受食醋和盐腌,但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则很快被杀死。因此说,鱼生虽然可口,但为了健康,奉劝诸君还是不吃为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