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吗?5岁小孩也要“找情人”
哈尔滨的俞先生最近很忧虑,因为他遇上一件让他感觉不是滋味的事情:
“那天,妹夫家庆祝妹妹30岁生日,午宴上我那活泼可爱、机灵的5岁小外甥,成为了宴席上最逗人喜爱的亮点。当外公问他长大后最想做什么事时,小家伙语惊四座:‘找几个情人!’整个客厅顿时哄堂大笑。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找情人,小家伙两眼一瞪:‘这都不懂,你看电视上有哪个找情人的不是大款就是当官的!’
“有的亲戚还笑着附和他说:‘人小抱负大,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我看着小家伙天真无邪的脸庞显露出的一丝得意的稚笑,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幼儿园小朋友看多了言情剧,嚷着要找情人,这类言行主要受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
对于大众传播工具如电视、电影的影响,家长不能忽视,若不能适时进行指引,孩子几乎会全盘接受电视剧里人物的言行。因为,模仿是除本能外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安排一名儿童在一间游戏室和一名成人或另一名儿童玩,他在那里看到他们对一个大型的玩具娃娃和其它玩具作出强烈的侵犯行为,比如猛打娃娃的头等。然后他再安排这名儿童再次来到游戏室单独一个人玩,观察孩子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这孩子会模仿他曾经看到过的行为,明显表现出侵犯玩具的行为。班杜拉通过这一实验认为,儿童通过榜样学习来获得社会化,榜样学习也是个体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 http://www.100md.com
有一个叫小敏的女生,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她平时上学、放学都有专车接送。其父更是财大气粗,拿出100万给学校捐建了图书馆,这使得小敏父亲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红人,小敏觉得在学校很有面子。她的言行充满了骄横的味道,上学时总是抱着爸爸为她配备的手提电脑,拿着时髦的女式手机。
班主任周老师对此虽颇有看法,但碍于校长对小敏的特别关照,也没有为此计较太多。
但是有一天,小敏为了显示自己大方,请了七八个跟自己要好的同学去打游戏机,被周老师发现了,严厉批评了他们一顿。小敏对周老师的批评却显得不屑一顾,周老师气极,对她说:“你不要总以为自己家有钱就为所欲为,要知道金钱在人的生活里不是第一位的!”令周老师意想不到的是,小敏竟然反驳说:“如果没有钱,校长会对我爸那么殷勤吗?如果没有钱,那么多人会对我爸那么热情吗?”
在这个例子里,小敏进行榜样学习的对象主要应该是她父亲。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称之为“自居”作用。他认为幼儿与其父母或其他成人生活在一起时,往往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觉得大人处处比他们优越,于是他们以父母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行为,建立理想中的自我。同时,他们虽然感到父母值得自己效仿,也羡慕父母,但他们又十分害怕父母会惩罚他们,批评他们不听话,要他们规规矩矩,因此他们不得不接受外界的要求,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弗洛伊德称之为超我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而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就这样,儿童的超我慢慢成形、定型。小敏尽管年龄还小,但她已经以她父亲为榜样,模仿学习到她父亲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也许她对此的理解很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她照此行事,尤其当她看到社会环境(如校长和同学等)大多能接受她父亲和她的做法时。
, http://www.100md.com
如果父母谦和有礼,教养有方,孩子也会有修养,学校老师也就不会有太多特别的感觉。但如今孩子模仿成人有钱后的飞扬跋扈,老师就会有特别的感觉,觉得孩子有“成人化”的倾向,其实这只不过是孩子学习了成人不好的一面,让人感觉无法接受而已——“小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坏呢?”
有人把这些现象称为“幼儿成人化”。其实这只是一个直观的说法,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化”。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适应于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环境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就某种程度而言,社会化确实有成人化的意味,因为成人的文化往往代表的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孩子成人化本身并不足为怪。真正须要注意的是孩子成人化的时间和内容,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主流文化,就会使善于模仿和学习的孩子学到不该学的东西。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和父母、学校和老师、同辈群体和媒介等,这些都是影响个体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因素,尽量给孩子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健康顺利地学习社会化,使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http://www.100md.com
“那天,妹夫家庆祝妹妹30岁生日,午宴上我那活泼可爱、机灵的5岁小外甥,成为了宴席上最逗人喜爱的亮点。当外公问他长大后最想做什么事时,小家伙语惊四座:‘找几个情人!’整个客厅顿时哄堂大笑。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找情人,小家伙两眼一瞪:‘这都不懂,你看电视上有哪个找情人的不是大款就是当官的!’
“有的亲戚还笑着附和他说:‘人小抱负大,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我看着小家伙天真无邪的脸庞显露出的一丝得意的稚笑,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幼儿园小朋友看多了言情剧,嚷着要找情人,这类言行主要受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
对于大众传播工具如电视、电影的影响,家长不能忽视,若不能适时进行指引,孩子几乎会全盘接受电视剧里人物的言行。因为,模仿是除本能外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安排一名儿童在一间游戏室和一名成人或另一名儿童玩,他在那里看到他们对一个大型的玩具娃娃和其它玩具作出强烈的侵犯行为,比如猛打娃娃的头等。然后他再安排这名儿童再次来到游戏室单独一个人玩,观察孩子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这孩子会模仿他曾经看到过的行为,明显表现出侵犯玩具的行为。班杜拉通过这一实验认为,儿童通过榜样学习来获得社会化,榜样学习也是个体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 http://www.100md.com
有一个叫小敏的女生,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她平时上学、放学都有专车接送。其父更是财大气粗,拿出100万给学校捐建了图书馆,这使得小敏父亲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红人,小敏觉得在学校很有面子。她的言行充满了骄横的味道,上学时总是抱着爸爸为她配备的手提电脑,拿着时髦的女式手机。
班主任周老师对此虽颇有看法,但碍于校长对小敏的特别关照,也没有为此计较太多。
但是有一天,小敏为了显示自己大方,请了七八个跟自己要好的同学去打游戏机,被周老师发现了,严厉批评了他们一顿。小敏对周老师的批评却显得不屑一顾,周老师气极,对她说:“你不要总以为自己家有钱就为所欲为,要知道金钱在人的生活里不是第一位的!”令周老师意想不到的是,小敏竟然反驳说:“如果没有钱,校长会对我爸那么殷勤吗?如果没有钱,那么多人会对我爸那么热情吗?”
在这个例子里,小敏进行榜样学习的对象主要应该是她父亲。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称之为“自居”作用。他认为幼儿与其父母或其他成人生活在一起时,往往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觉得大人处处比他们优越,于是他们以父母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行为,建立理想中的自我。同时,他们虽然感到父母值得自己效仿,也羡慕父母,但他们又十分害怕父母会惩罚他们,批评他们不听话,要他们规规矩矩,因此他们不得不接受外界的要求,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弗洛伊德称之为超我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而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就这样,儿童的超我慢慢成形、定型。小敏尽管年龄还小,但她已经以她父亲为榜样,模仿学习到她父亲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也许她对此的理解很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她照此行事,尤其当她看到社会环境(如校长和同学等)大多能接受她父亲和她的做法时。
, http://www.100md.com
如果父母谦和有礼,教养有方,孩子也会有修养,学校老师也就不会有太多特别的感觉。但如今孩子模仿成人有钱后的飞扬跋扈,老师就会有特别的感觉,觉得孩子有“成人化”的倾向,其实这只不过是孩子学习了成人不好的一面,让人感觉无法接受而已——“小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坏呢?”
有人把这些现象称为“幼儿成人化”。其实这只是一个直观的说法,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化”。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适应于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环境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就某种程度而言,社会化确实有成人化的意味,因为成人的文化往往代表的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孩子成人化本身并不足为怪。真正须要注意的是孩子成人化的时间和内容,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主流文化,就会使善于模仿和学习的孩子学到不该学的东西。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和父母、学校和老师、同辈群体和媒介等,这些都是影响个体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因素,尽量给孩子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健康顺利地学习社会化,使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