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1243
血稠,你真的要担忧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近年来,有不少医疗单位推行血液稀释疗法、定期静脉输液等,企图用以治疗“高黏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近,更有某报发表一篇名为《血稠人莫愁》的文章。这本是个不错的标题,可惜文章内存在不少错误观点,其中有不少问题值得讨论。

    血液正常流动就不会有血稠

    血液黏稠度是一个表示血液流动性的生物物理学概念。因为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混悬液,所以决定血液黏稠度的第一决定因素是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血细胞增多或血浆容量减少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但血液又是一种流变体,即在快速流动时它是液体,在不流动时就变成固体。自然界中原油、油漆等都是典型的流变体,加压加速后的原油可以经输油管千里流动。油漆越搅拌越稀薄,一旦停止涂抹就变成固体。所以血液黏稠度的第二决定因素是流动速度,即在快速流动时血黏度低,缓慢流动时血黏度高。

    血液流变性是生命经过亿万年进化的结果,它保证由多种成分构成的血液既可以通畅地流动,一旦血管破损血液流出,由于流速很低或没有流速,又可以很快成为固体而发挥止血的生理功能。这也是“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在针管推不出来,或者静脉输液时反流血液凝结而堵管”的原因。
, 百拇医药
    血液流变性说明人并没有固定的一个血液黏稠度值,不同血管内流速不同,血液黏稠度也不同。相同黏度的血液,流动时是液体,不流动就必定变成固体。这就是贫血、低血液黏稠度的人一样会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而长期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原居民都会因生理适应而红细胞增多,有很高的血液黏稠度,但发生心脑血管病者并不增多。

    血液,只要能正常流动就不会有血稠。滔滔黄河水夹带了很多泥沙,在汹涌澎湃飞流于黄土高原、深山峡谷中时不会有泥沙沉积,只有到了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流速缓慢下来后,才有泥沙的沉积,导致河床抬高淤塞,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人对血液有极其精细有效的调控机制,保证血液的容量稳定。缺水时血液黏稠度高,人会减少排尿,口渴反射会提醒你喝水,很快就会恢复平衡。知道了这些知识,你还害怕所谓的“血稠”吗?

    血黏度测定并非常规

    如上所述,血液黏稠度除决定于血液成分外,还决定于血流速度(可粗略看成切变率)。所以离体血液的黏稠度,主要决定于测定的血黏度计的切变率,低切与高切的黏度值可以相差数倍。更何况现在并没有统一的临床黏度计,更无统一的正常黏度值,不同厂家生产的黏度计有不同的正常值。很多专家主张,不如根据血液常规检查的血球压积、血沉或纤维蛋白原来判断血液流变性。血球压积正常,全血黏度不会高,如果血沉或纤维蛋白原也正常,血浆黏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如果这三项都正常,血液黏度计测定的结果却不正常,反而可肯定血黏度计测不准。这就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医院都不把血黏度测定列为常规检验项目的原因。国内不少医院常规检测血黏度,甚至将之列为体检项目,可算是一大怪事!
, 百拇医药
    血稠的“蛛丝马迹”:口渴、尿黄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证全身所有器官、组织都能得到充足的血流供应。我们不能按常识来理解和推论,单就血液黏度谈黏度,以为变稠了的血液流动一定变慢,就会使血液聚集、凝固。其实,人的血管不同于无生命力的水管,一百多年前,帕肃叶就发现了一条定律,即血流量与血压和血管口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血管长度和血液黏度成反比。可见,血黏度对血流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对血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血管口径。活的血管有舒张、收缩功能,只要血管口径增大一倍,血流量就可增加16倍。其次是血压,当血流阻力增大时,血压升高一点,就可完全代偿。也就是说,即使血黏度增加数倍,只要血管稍为扩张一点,或血压升高一些,就可完全抵消,而保持血流量不变。

    有人宣称,中老年人出现“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蹲着干活气喘”等症状,都是血液变稠的症状。看似有道理,可惜,这些都不是高血黏度的特有症状,而是很多疾病都有的非特异症状。可以说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神经症患者更常有上述症状,而高血黏度者却大多无这些症状。证据就是如西藏等高原居民,他们一般都呈高血黏度,但绝大多数人并无症状。用非特异症状吓唬人,是江湖卖药者惯用的伎俩。
, http://www.100md.com
    实际上,只有少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患者才会有真正严重高血黏度和由高血黏度引起的相应症状。要说最能准确反映血稠的“蛛丝马迹”的感觉,莫如感到口渴,尿变黄,而不是上面所列的非特异症状。

    “血稠”需要治疗吗

    有口渴反射但有水喝的人根本不必担心高黏血症。昏迷或无水喝而又失水的人,才要担心高血黏度,但对他们来说,更危险的是因严重失水导致的低血压、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肾功能损害,而不是高血黏度。对这些患者,及时静脉输液即可矫正。只有少数严重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他们过多的红细胞引起的异常高血黏度,随时可能引起血栓栓塞性心脑血管疾病,才真正需要紧急治疗高黏血症。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潘生丁,有抗凝血活性的藻酸双酯钠,活血化淤的中药川芎、丹参、红花,虽各有其药理作用,但都不能降低血黏度。不要把所有心脑血管病都归入高黏血症,要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关键还是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戒烟限酒和注意饮食均衡,坚持体育锻炼,而不是无科学根据的定期静脉输液,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也不必长期服用所谓的降血黏度药。

    科普作者和医务人员,有责任用科学的道理武装群众,战胜伪科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