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不好,不觅仙方觅睡方
儿童的睡眠障碍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
发病率高。国外的资料表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11%~45%;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13.5%~46.9%。
诊出率低。只有不到5%的父母会向医生提出孩子的睡眠问题,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睡眠障碍视而不见。医师也较少在临床中主动问诊儿童的睡眠问题,因此,儿童睡眠障碍的诊出率很低。
孩子睡不好,不仅影响到体格生长,也不利于智力发育,还会造成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身为父母,您可要注意——
我国儿童入睡较晚、起床较早,睡眠时间比美国儿童少一小时。难道我国儿童精力真的很旺盛?
课堂上睡眼惺忪
在国外的一些战争题材电影里,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节:审讯者为了从俘虏口中挖出情报,便采取剥夺俘虏睡眠的手段。刚开始几天,俘虏还挺得住,能够保守机密。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俘虏极度疲惫,想睡又不能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最后终于说出深藏在心中的秘密……
, 百拇医药
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的孩子也成了“俘虏”,他们的睡眠被种种类型的“审讯者”剥夺了。
学业紧,多睡一会不容易 清晨6:15分,床头的“大公鸡”准时发出震耳的铃声,10岁的明明生气地把头埋进了被窝。真讨厌,还没睡够天怎么就亮了!“照例”赖床10分钟后,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他才睡眼惺忪地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匆匆赶到学校已快8点了。坐在教室里,他的睡意还没消失呢,第一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他完全稀里糊涂。
明明原本可以睡到7点钟的。自从一年前父母在郊区买房后,他上学的距离立即增加了几倍,坐公交车需要近40分钟,为了不迟到,他不得不每天早起半个钟头,而学习的压力,又让他没法提前上床睡觉。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可妈妈经常给他准备练习题,每天做完作业,已是晚上10点半了。再洗脸刷牙,看会电视,要到11点以后才能睡。而且,每周有两个晚上,他还要参加兴趣班,晚上9点半才能回家,再把家庭作业做完,将近12点才能上床睡觉。
, http://www.100md.com
娱乐多,不睡也要玩个够 与明明相比,9岁的强强幸运多了:强强的家就在学校附近,学校极少布置家庭作业,父母也没要求他参加什么兴趣班。不过,强强有两大兴趣占用了他的大量时间——看动画片、上网玩游戏。每天什么台在什么时候播什么动画片,他记得比电视报还清楚。每晚9点后,强强才会在父母的驱赶下,恋恋不舍地告别电视,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不过,此时对强强而言,离睡觉还早得很。强强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关上房门,躲开了父母的视线,他常常玩游戏玩到凌晨,直到眼皮沉重,实在睁不开才上床睡觉。过足了游戏瘾的代价是,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他住得离学校虽近,却也常常迟到,上课时睡眼朦胧,迷迷糊糊。
尽管睡眠需要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般来说,10~13岁的孩子,每天最好能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5~9岁的孩子,每天最好能保证10.5小时的睡眠时间。而明明只能睡7.5小时,强强充其量也不到8小时的睡眠,以致他们起床后都昏沉沉,上课也没精打采,长此以往,极可能存在睡眠剥夺。
有一个著名的睡眠剥夺实验,受试者(成人)在4~6个月内,从每晚睡8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缩短半小时睡眠时间,直到受试者不能忍受为止。结果发现,当每晚的睡眠时间减少到6~6.5小时,受试者开始出现不适,如在工作时感到疲倦嗜睡,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错等。有受试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我很明显感到工作效率差,精力不够充沛,不能像以前那样全神贯注,容易泄气,对于克服困难感到沮丧,就像患了感冒一样,非常难受。成人如此,小孩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睡眠剥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曾有一名小孩,由于睡眠时间不够,频繁地出现睡行症(梦游症)。后来纠正了睡眠不足,保证充足的睡眠,他的睡行症就好转了,学习成绩也上升了,个子长得比以往更快。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是由于睡眠时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减慢,使机体基础代谢降低的缘故。睡眠有助于保护大脑、恢复精力,这是因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积聚。睡眠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儿童来说,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儿童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分泌。
对于存在睡眠剥夺现象的儿童,应积极提供条件,鼓励其白天小睡,如在午间小睡一小时左右,可以有效地恢复机体功能,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及警觉水平。当然,减少儿童的学习负担,改正不符合睡眠卫生的行为与习惯,则可从根本上减少睡眠剥夺。
链接:正常的睡眠结构
, http://www.100md.com
睡眠是由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构成,两者交替进行并有规律地循环。
NREM睡眠表现为闭眼,平稳入睡,无快速眼球运动,无躯体运动。此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脉搏、呼吸和新陈代谢均有所降低,故又称为安静睡眠期。NREM睡眠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思睡入睡期,属于浅睡眠;第二期为中睡期;第三、第四期为深睡期,又称为慢波睡眠。以在公交车上睡觉的状态为例:能够保持坐的姿势,到了站知道下车为第一期;头会东倒西歪,有时会碰到邻座的乘客,也可能会错过站而不知道下车为第二期;到了第三、第四期,则进入了熟睡状态,即便公车上有些吵,也不会觉醒。
REM睡眠又称快波睡眠,此期交感神经兴奋,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全身肌肉松弛,身体活动增多。儿童可表现为微笑、皱眉等动作。大多数人在REM睡眠时做梦,并且不容易被唤醒。
是谁遥控孩子离开床铺,让他在夜色中机械地走动?
, http://www.100md.com
黑夜中独自“溜达”
8岁男孩晓爱平时活泼好动,比较调皮。最近晓爱妈妈发现他经常在晚上睡着后1小时左右坐起来,在房间内走动,有时甚至走出客厅,持续时间从3~10多分钟不等。刚开始时,妈妈还以为他是上厕所,也就不留意。后来发现,尽管睡前已经上过厕所,但他还是经常这样,而且每次叫他都不应。妈妈开始觉得奇怪了,认真地观察他的行为,发现晓爱夜间起来的时候并不是上厕所,而是做一些没有什么目的的行为和动作,如在地上看看什么东西等,而且目光呆滞、行动有点不太自然。
“是梦游!”联想起前不久看到的梦游杀人案故事,妈妈吓坏了。后来,在医院睡眠中心作了多导睡眠图等检查后,确定晓爱患的是睡行症。睡行症以病儿在睡眠中行走为基本的临床特征,以前称为梦游症,现今的研究表明,症状发生在睡眠的前1/3阶段,以NREM第三、第四期深睡眠为主,而这一时期病儿并没有做梦,因此改称为睡行症。
据统计,约有15%的人在他们的孩童时期,有过至少一次的梦游经验,发生的高峰期在4~8岁,15岁后会逐渐消失,只剩下约0.5%的成年人会有偶发性的梦游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睡行症发作时,病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前段时间,广州市就报道一名小孩连续两次从四楼的阳台上掉下,所幸,一次被楼下的阿婆接住,另一次被阳台上的铁架勾住。这名小孩后来被确诊为睡行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必要了解帮助睡行症病儿的方法。
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睡行症的出现,可能与过度疲劳、过分担心、紧张或者睡眠剥夺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该帮助病儿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保证病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儿童在睡眠前将注意力集中到轻松愉快和舒适的意境中。
药物治疗:在消除诱发因素后仍有频繁的发作,应带病儿到医院求诊。必要时短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安定类药物能减少第三、第四期睡眠。深睡眠减少了,睡行症也就少了。但深睡眠少了,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同时减少,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所以此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
通常,睡行症病儿可以自行回到床上,并很快继续入睡,隔天早上醒来,对昨晚发生的事毫无记忆。由于强行叫醒病儿,可能会让病儿处于易激惹状态,从而出现攻击行为,因此,最好不要叫醒病儿。家长也不必与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睡行症出现在第三、第四期睡眠中,孩子醒后是没有记忆的。家长也不要表现得很神秘,躲在一边嘀咕,引发孩子的紧张情绪。孩子焦虑,发病就会增多。
, 百拇医药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应该从床和房间内移除任何有可能伤害小孩的物品。如有可能,尽量将卧室安排在楼底。病儿的床若太高,要把床腿锯短,或者在床边铺上地毯。另外,在病儿的房门上多装几个手动插销。这样,在睡行症发作时,病儿也许打开一个,但可能打不开全部插销,他开门外出的机会就小得多。
链接:睡行与癫痫的区别
有时癫痫的表现与睡行症极为相似。但是癫痫发作的意识障碍程度比较深,脑电图可以发现癫痫样放电。睡行症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初入睡的2~3个小时内,一般每晚仅发作一次。而癫痫可发生于夜间的任何时候,且可有多次发作。另外,睡行症的动作一般比癫痫发作要复杂得多,且不出现强直或阵挛发作。
是什么潜入孩子的梦中,无声无息,把孩子吓得大声哭闹?
夜半传来惊叫声
, 百拇医药
在寂静的夜晚,安然地躺在床上,突然,身边的孩子无预警地发出惊叫声,相信许多父母会吓得毛骨悚然。有对夫妇在经历了数次惊吓后,把DV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孩子——
入睡之初,孩子睡得还算平稳。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突然发出一声惊叫,并惊醒过来。然后不停地哭闹,大声叫喊“不要啊!不要啊!”有时,发作时孩子会在床上乱跳,或者紧紧抱住父母。哭闹五分钟左右,孩子慢慢安静下来,又自行入睡。
早上起床,父母问孩子昨晚怎么了,可孩子对昨晚发生的一切却没有丝毫记忆。后来,父母把孩子带到医院作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入睡后约50分钟时,惊叫一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露出恐怖的表情,又哭又闹。与家长描述的发作情景类似。多导睡眠图显示病儿此时的肌张力很高,心率高达每分钟180次。睡眠脑电图显示脑电介乎睡眠与觉醒之间,发作前和发作时没有癫痫样的发作波出现。根据症状和夜间睡眠监测,病儿被诊断为夜惊症。
夜惊症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后少见,约3%~5%的儿童为夜惊所困。夜惊症多发生在上半夜,当时病儿正处于NREM睡眠的第三、第四期。任何可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均可诱发夜惊症的发作,如发热、睡眠剥夺、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等。睡眠时间不规则、过度疲劳、情绪紧张以及心理创伤等可使发作变频繁。儿童夜惊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发育因素有关,50%夜惊病儿具有阳性家族史。
, 百拇医药
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可加重夜惊症的发作。例如家庭成员的重病或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所导致的焦虑和恐惧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剧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儿童夜惊发作时的恐惧景象,往往使父母惊慌失措,又是掐人中,又是拍屁股,还加上大声呼唤,但这样做反而使发作加重和延长。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地观察病儿,不要去惊动他。片刻之后,病儿多能继续入睡。对少数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儿,应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夜惊发作频繁,通常意味着病儿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须进一步了解病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同时,要注意防止夜惊伴梦游发作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因此,要避免将危险物品放在儿童的房间,如热水壶、刀等。床上最好有护栏,关好门窗。发作后,要协助病儿重新睡好、盖好被子等。
有些夜惊症可能是因为癫痫引起的,最好到医院进行脑电图或多导睡眠图的检查。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等,以控制夜惊发作。睡前服用氯丙咪嗪也有效。
, http://www.100md.com
夜惊症一般预后良好,多数病儿在诱因解除或随年龄增长时,即能自愈。
链接:夜惊与梦魇的区别
梦魇又称为梦中焦虑发作。梦魇病儿通常能生动详尽地回忆梦的内容。梦魇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后1/3阶段,即REM睡眠期。梦魇发作时,被唤醒的病儿表现出清晰的意识。而夜惊症病儿事后多不能回忆,其症状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NREM睡眠期,可有企图下床或挣扎等行为,发作中被唤醒时,通常出现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
被子溢满尿骚味
俗话说“阴天晒被子——白搭”。可还是有许多家庭在阴雨天把被子晾了起来,或用取暖器烘烤,或用电吹风吹干。家长们不辞辛劳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孩子昨晚又尿床了。
尽管在晒被子方面,家长们的行为高度一致,但在对待尿床病儿的态度上,则截然不同。有些病儿才2~3岁,家长已急得团团转;有些病儿都上小学了,家长还漠不关心,“顺其自然”。其实,4岁以下的幼儿尿床,可不作为疾病看待。若5岁后还不能随意控制排尿,一个月内尿床两次以上,即为遗尿症,应及时治疗。儿童遗尿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遗尿,即不存在器质性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也没有精神疾病,如智力发育迟缓等。儿童原发性遗尿跟遗传有密切的关系,若父母中的一位小时候患过遗尿症,则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44%;父母均有遗尿症,则孩子发生遗尿的可能性高达77%。或许遗尿在生活中太过普遍,以至于一些父母产生了“不把豆包当干粮”的错误心理——
, 百拇医药
误解一:尿床可以不用治疗
遗尿症具有自限性,随着病儿年龄的增长,遗尿症每年的自我缓解率约为15%。正因如此,许多家长误以为此病对孩子影响不大,且将来总会自愈,因此不用去医院治疗。其实,虽然多数遗尿症病儿能够自我缓解,但那些不能缓解的病儿,其遗尿的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严重影响病儿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8岁以下儿童确诊为遗尿症的人数反而少于8~12岁的儿童,说明不少家长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遗尿给孩子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与自尊心。
误解二: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
有些家长把孩子尿床当做孩子的“故意行为”,将病儿从被窝中揪出,不但弄醒病儿还大声喝斥。其实,遗尿症是一种深睡眠状态的睡眠障碍,尿床多发生在NREM睡眠期,少数发生在REM期。试问,熟睡状态的病儿,怎么可能“故意”把尿拉在床上?治疗遗尿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能冲孩子发火,喝斥孩子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误解三:尿床吃点药就可以了
服药的确省事,只需给孩子倒杯水就可以了。然而,当前的药物,包括醋酸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并不能治愈儿童的原发性遗尿症,只能提供暂时的缓解方法。药物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孩子参加活动需要在外面过夜,必须立刻减轻症状时才使用。七岁以下儿童遗尿,不主张服用药物。
恰当的行为疗法比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只是,这一疗法需要家长具备足够的耐心。
心理治疗 儿童原发性遗尿治疗虽有难度,但多数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病儿及家长要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家长要对病儿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避免打骂病儿的行为,从而提高病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撰写排尿日记 目的是掌握孩子的遗尿规律。包括每日饮水量及时间、排尿量及时间,并准确记录遗尿频率、遗尿的大概时间、尿渍的范围等。记录那些可能影响出现尿床的因素,如白天的活动和情绪反应等。
, 百拇医药
行为训练 养成规律饮水和排尿的习惯,午餐前多饮水,下午减量,入睡前两小时禁流质食物。
训练膀胱功能 病儿白天排尿可采用如下方法:开始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反复如此,直至膀胱排空,目的是加强尿道括约肌和腹肌控制力。
唤醒计划 掌握病儿的遗尿规律,依既往夜间发生尿床的时间,应用闹钟使病儿及时清醒排尿,并渐成习惯。再逐渐延迟闹钟唤醒病儿的时间,直到病儿能自觉醒来排尿。
编后: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为孩子睡不好而忧心如焚的家长们。本文得到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斌博士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特此致谢!(本期热点关注由胡昌斌执行), 百拇医药
发病率高。国外的资料表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11%~45%;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13.5%~46.9%。
诊出率低。只有不到5%的父母会向医生提出孩子的睡眠问题,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睡眠障碍视而不见。医师也较少在临床中主动问诊儿童的睡眠问题,因此,儿童睡眠障碍的诊出率很低。
孩子睡不好,不仅影响到体格生长,也不利于智力发育,还会造成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身为父母,您可要注意——
我国儿童入睡较晚、起床较早,睡眠时间比美国儿童少一小时。难道我国儿童精力真的很旺盛?
课堂上睡眼惺忪
在国外的一些战争题材电影里,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节:审讯者为了从俘虏口中挖出情报,便采取剥夺俘虏睡眠的手段。刚开始几天,俘虏还挺得住,能够保守机密。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俘虏极度疲惫,想睡又不能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最后终于说出深藏在心中的秘密……
, 百拇医药
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的孩子也成了“俘虏”,他们的睡眠被种种类型的“审讯者”剥夺了。
学业紧,多睡一会不容易 清晨6:15分,床头的“大公鸡”准时发出震耳的铃声,10岁的明明生气地把头埋进了被窝。真讨厌,还没睡够天怎么就亮了!“照例”赖床10分钟后,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他才睡眼惺忪地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匆匆赶到学校已快8点了。坐在教室里,他的睡意还没消失呢,第一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他完全稀里糊涂。
明明原本可以睡到7点钟的。自从一年前父母在郊区买房后,他上学的距离立即增加了几倍,坐公交车需要近40分钟,为了不迟到,他不得不每天早起半个钟头,而学习的压力,又让他没法提前上床睡觉。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可妈妈经常给他准备练习题,每天做完作业,已是晚上10点半了。再洗脸刷牙,看会电视,要到11点以后才能睡。而且,每周有两个晚上,他还要参加兴趣班,晚上9点半才能回家,再把家庭作业做完,将近12点才能上床睡觉。
, http://www.100md.com
娱乐多,不睡也要玩个够 与明明相比,9岁的强强幸运多了:强强的家就在学校附近,学校极少布置家庭作业,父母也没要求他参加什么兴趣班。不过,强强有两大兴趣占用了他的大量时间——看动画片、上网玩游戏。每天什么台在什么时候播什么动画片,他记得比电视报还清楚。每晚9点后,强强才会在父母的驱赶下,恋恋不舍地告别电视,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不过,此时对强强而言,离睡觉还早得很。强强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关上房门,躲开了父母的视线,他常常玩游戏玩到凌晨,直到眼皮沉重,实在睁不开才上床睡觉。过足了游戏瘾的代价是,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他住得离学校虽近,却也常常迟到,上课时睡眼朦胧,迷迷糊糊。
尽管睡眠需要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般来说,10~13岁的孩子,每天最好能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5~9岁的孩子,每天最好能保证10.5小时的睡眠时间。而明明只能睡7.5小时,强强充其量也不到8小时的睡眠,以致他们起床后都昏沉沉,上课也没精打采,长此以往,极可能存在睡眠剥夺。
有一个著名的睡眠剥夺实验,受试者(成人)在4~6个月内,从每晚睡8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缩短半小时睡眠时间,直到受试者不能忍受为止。结果发现,当每晚的睡眠时间减少到6~6.5小时,受试者开始出现不适,如在工作时感到疲倦嗜睡,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错等。有受试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我很明显感到工作效率差,精力不够充沛,不能像以前那样全神贯注,容易泄气,对于克服困难感到沮丧,就像患了感冒一样,非常难受。成人如此,小孩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睡眠剥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曾有一名小孩,由于睡眠时间不够,频繁地出现睡行症(梦游症)。后来纠正了睡眠不足,保证充足的睡眠,他的睡行症就好转了,学习成绩也上升了,个子长得比以往更快。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是由于睡眠时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减慢,使机体基础代谢降低的缘故。睡眠有助于保护大脑、恢复精力,这是因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积聚。睡眠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儿童来说,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儿童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分泌。
对于存在睡眠剥夺现象的儿童,应积极提供条件,鼓励其白天小睡,如在午间小睡一小时左右,可以有效地恢复机体功能,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及警觉水平。当然,减少儿童的学习负担,改正不符合睡眠卫生的行为与习惯,则可从根本上减少睡眠剥夺。
链接:正常的睡眠结构
, http://www.100md.com
睡眠是由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构成,两者交替进行并有规律地循环。
NREM睡眠表现为闭眼,平稳入睡,无快速眼球运动,无躯体运动。此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脉搏、呼吸和新陈代谢均有所降低,故又称为安静睡眠期。NREM睡眠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思睡入睡期,属于浅睡眠;第二期为中睡期;第三、第四期为深睡期,又称为慢波睡眠。以在公交车上睡觉的状态为例:能够保持坐的姿势,到了站知道下车为第一期;头会东倒西歪,有时会碰到邻座的乘客,也可能会错过站而不知道下车为第二期;到了第三、第四期,则进入了熟睡状态,即便公车上有些吵,也不会觉醒。
REM睡眠又称快波睡眠,此期交感神经兴奋,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全身肌肉松弛,身体活动增多。儿童可表现为微笑、皱眉等动作。大多数人在REM睡眠时做梦,并且不容易被唤醒。
是谁遥控孩子离开床铺,让他在夜色中机械地走动?
, http://www.100md.com
黑夜中独自“溜达”
8岁男孩晓爱平时活泼好动,比较调皮。最近晓爱妈妈发现他经常在晚上睡着后1小时左右坐起来,在房间内走动,有时甚至走出客厅,持续时间从3~10多分钟不等。刚开始时,妈妈还以为他是上厕所,也就不留意。后来发现,尽管睡前已经上过厕所,但他还是经常这样,而且每次叫他都不应。妈妈开始觉得奇怪了,认真地观察他的行为,发现晓爱夜间起来的时候并不是上厕所,而是做一些没有什么目的的行为和动作,如在地上看看什么东西等,而且目光呆滞、行动有点不太自然。
“是梦游!”联想起前不久看到的梦游杀人案故事,妈妈吓坏了。后来,在医院睡眠中心作了多导睡眠图等检查后,确定晓爱患的是睡行症。睡行症以病儿在睡眠中行走为基本的临床特征,以前称为梦游症,现今的研究表明,症状发生在睡眠的前1/3阶段,以NREM第三、第四期深睡眠为主,而这一时期病儿并没有做梦,因此改称为睡行症。
据统计,约有15%的人在他们的孩童时期,有过至少一次的梦游经验,发生的高峰期在4~8岁,15岁后会逐渐消失,只剩下约0.5%的成年人会有偶发性的梦游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睡行症发作时,病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前段时间,广州市就报道一名小孩连续两次从四楼的阳台上掉下,所幸,一次被楼下的阿婆接住,另一次被阳台上的铁架勾住。这名小孩后来被确诊为睡行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必要了解帮助睡行症病儿的方法。
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睡行症的出现,可能与过度疲劳、过分担心、紧张或者睡眠剥夺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该帮助病儿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保证病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儿童在睡眠前将注意力集中到轻松愉快和舒适的意境中。
药物治疗:在消除诱发因素后仍有频繁的发作,应带病儿到医院求诊。必要时短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安定类药物能减少第三、第四期睡眠。深睡眠减少了,睡行症也就少了。但深睡眠少了,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同时减少,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所以此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
通常,睡行症病儿可以自行回到床上,并很快继续入睡,隔天早上醒来,对昨晚发生的事毫无记忆。由于强行叫醒病儿,可能会让病儿处于易激惹状态,从而出现攻击行为,因此,最好不要叫醒病儿。家长也不必与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睡行症出现在第三、第四期睡眠中,孩子醒后是没有记忆的。家长也不要表现得很神秘,躲在一边嘀咕,引发孩子的紧张情绪。孩子焦虑,发病就会增多。
, 百拇医药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应该从床和房间内移除任何有可能伤害小孩的物品。如有可能,尽量将卧室安排在楼底。病儿的床若太高,要把床腿锯短,或者在床边铺上地毯。另外,在病儿的房门上多装几个手动插销。这样,在睡行症发作时,病儿也许打开一个,但可能打不开全部插销,他开门外出的机会就小得多。
链接:睡行与癫痫的区别
有时癫痫的表现与睡行症极为相似。但是癫痫发作的意识障碍程度比较深,脑电图可以发现癫痫样放电。睡行症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初入睡的2~3个小时内,一般每晚仅发作一次。而癫痫可发生于夜间的任何时候,且可有多次发作。另外,睡行症的动作一般比癫痫发作要复杂得多,且不出现强直或阵挛发作。
是什么潜入孩子的梦中,无声无息,把孩子吓得大声哭闹?
夜半传来惊叫声
, 百拇医药
在寂静的夜晚,安然地躺在床上,突然,身边的孩子无预警地发出惊叫声,相信许多父母会吓得毛骨悚然。有对夫妇在经历了数次惊吓后,把DV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孩子——
入睡之初,孩子睡得还算平稳。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突然发出一声惊叫,并惊醒过来。然后不停地哭闹,大声叫喊“不要啊!不要啊!”有时,发作时孩子会在床上乱跳,或者紧紧抱住父母。哭闹五分钟左右,孩子慢慢安静下来,又自行入睡。
早上起床,父母问孩子昨晚怎么了,可孩子对昨晚发生的一切却没有丝毫记忆。后来,父母把孩子带到医院作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入睡后约50分钟时,惊叫一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露出恐怖的表情,又哭又闹。与家长描述的发作情景类似。多导睡眠图显示病儿此时的肌张力很高,心率高达每分钟180次。睡眠脑电图显示脑电介乎睡眠与觉醒之间,发作前和发作时没有癫痫样的发作波出现。根据症状和夜间睡眠监测,病儿被诊断为夜惊症。
夜惊症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后少见,约3%~5%的儿童为夜惊所困。夜惊症多发生在上半夜,当时病儿正处于NREM睡眠的第三、第四期。任何可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均可诱发夜惊症的发作,如发热、睡眠剥夺、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等。睡眠时间不规则、过度疲劳、情绪紧张以及心理创伤等可使发作变频繁。儿童夜惊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发育因素有关,50%夜惊病儿具有阳性家族史。
, 百拇医药
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可加重夜惊症的发作。例如家庭成员的重病或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所导致的焦虑和恐惧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剧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儿童夜惊发作时的恐惧景象,往往使父母惊慌失措,又是掐人中,又是拍屁股,还加上大声呼唤,但这样做反而使发作加重和延长。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地观察病儿,不要去惊动他。片刻之后,病儿多能继续入睡。对少数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儿,应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夜惊发作频繁,通常意味着病儿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须进一步了解病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同时,要注意防止夜惊伴梦游发作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因此,要避免将危险物品放在儿童的房间,如热水壶、刀等。床上最好有护栏,关好门窗。发作后,要协助病儿重新睡好、盖好被子等。
有些夜惊症可能是因为癫痫引起的,最好到医院进行脑电图或多导睡眠图的检查。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等,以控制夜惊发作。睡前服用氯丙咪嗪也有效。
, http://www.100md.com
夜惊症一般预后良好,多数病儿在诱因解除或随年龄增长时,即能自愈。
链接:夜惊与梦魇的区别
梦魇又称为梦中焦虑发作。梦魇病儿通常能生动详尽地回忆梦的内容。梦魇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后1/3阶段,即REM睡眠期。梦魇发作时,被唤醒的病儿表现出清晰的意识。而夜惊症病儿事后多不能回忆,其症状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NREM睡眠期,可有企图下床或挣扎等行为,发作中被唤醒时,通常出现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
被子溢满尿骚味
俗话说“阴天晒被子——白搭”。可还是有许多家庭在阴雨天把被子晾了起来,或用取暖器烘烤,或用电吹风吹干。家长们不辞辛劳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孩子昨晚又尿床了。
尽管在晒被子方面,家长们的行为高度一致,但在对待尿床病儿的态度上,则截然不同。有些病儿才2~3岁,家长已急得团团转;有些病儿都上小学了,家长还漠不关心,“顺其自然”。其实,4岁以下的幼儿尿床,可不作为疾病看待。若5岁后还不能随意控制排尿,一个月内尿床两次以上,即为遗尿症,应及时治疗。儿童遗尿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遗尿,即不存在器质性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也没有精神疾病,如智力发育迟缓等。儿童原发性遗尿跟遗传有密切的关系,若父母中的一位小时候患过遗尿症,则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44%;父母均有遗尿症,则孩子发生遗尿的可能性高达77%。或许遗尿在生活中太过普遍,以至于一些父母产生了“不把豆包当干粮”的错误心理——
, 百拇医药
误解一:尿床可以不用治疗
遗尿症具有自限性,随着病儿年龄的增长,遗尿症每年的自我缓解率约为15%。正因如此,许多家长误以为此病对孩子影响不大,且将来总会自愈,因此不用去医院治疗。其实,虽然多数遗尿症病儿能够自我缓解,但那些不能缓解的病儿,其遗尿的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严重影响病儿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8岁以下儿童确诊为遗尿症的人数反而少于8~12岁的儿童,说明不少家长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遗尿给孩子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与自尊心。
误解二: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
有些家长把孩子尿床当做孩子的“故意行为”,将病儿从被窝中揪出,不但弄醒病儿还大声喝斥。其实,遗尿症是一种深睡眠状态的睡眠障碍,尿床多发生在NREM睡眠期,少数发生在REM期。试问,熟睡状态的病儿,怎么可能“故意”把尿拉在床上?治疗遗尿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能冲孩子发火,喝斥孩子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误解三:尿床吃点药就可以了
服药的确省事,只需给孩子倒杯水就可以了。然而,当前的药物,包括醋酸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并不能治愈儿童的原发性遗尿症,只能提供暂时的缓解方法。药物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孩子参加活动需要在外面过夜,必须立刻减轻症状时才使用。七岁以下儿童遗尿,不主张服用药物。
恰当的行为疗法比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只是,这一疗法需要家长具备足够的耐心。
心理治疗 儿童原发性遗尿治疗虽有难度,但多数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病儿及家长要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家长要对病儿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避免打骂病儿的行为,从而提高病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撰写排尿日记 目的是掌握孩子的遗尿规律。包括每日饮水量及时间、排尿量及时间,并准确记录遗尿频率、遗尿的大概时间、尿渍的范围等。记录那些可能影响出现尿床的因素,如白天的活动和情绪反应等。
, 百拇医药
行为训练 养成规律饮水和排尿的习惯,午餐前多饮水,下午减量,入睡前两小时禁流质食物。
训练膀胱功能 病儿白天排尿可采用如下方法:开始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反复如此,直至膀胱排空,目的是加强尿道括约肌和腹肌控制力。
唤醒计划 掌握病儿的遗尿规律,依既往夜间发生尿床的时间,应用闹钟使病儿及时清醒排尿,并渐成习惯。再逐渐延迟闹钟唤醒病儿的时间,直到病儿能自觉醒来排尿。
编后: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为孩子睡不好而忧心如焚的家长们。本文得到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斌博士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特此致谢!(本期热点关注由胡昌斌执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