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2085
假如他们从150米深海突然冒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如果在平坦的陆上,150米不过是一段不足挂齿的距离,一个健康人只需二十几秒,便可凭自己的双腿跑完这段行程。可是,同样的150米,对于沉没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中118名受困者来说,却是多么漫长。

    自从“库尔斯克”号沉没在巴伦支海的消息公布后,有关专家提出了各种可能救援的方法。在众说纷纭的救援可能性中,有人认为受困人员可以从鱼雷发射管中游出来逃生。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一途径是不可能成功的。

    假如受困者真的能从鱼雷发射管游出,并“顺利”地从水下150米处一下子就冒出水面,这时身体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在深水中压力高,溶解于血液中的空气含量增多,突然上升到水面时因气压变低,致使原来溶解于血液中的大量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很快游离出来而形成许许多多的小气泡。其中氧和二氧化碳可以迅速地再溶解吸收,但大量的氮气在血中难以溶解,这些存在于血液中的小气泡会互相融合形成大气泡,随着血液运行阻塞心血管腔,导致所谓“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可广泛累及各器官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引起该处的器官、组织缺血和坏死。同时由于组织的缺氧和损伤,可使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织胺类物质和蛋白水解酶等,这些物质作用于微循环,可使血管平滑肌麻痹,造成微循环阻塞。当压力在709.28千帕以上时,由于氮气的麻醉作用,人体可出现意识模糊、幻觉等,呈醉酒样,从而产生各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气体的量很多,大量的气体还可聚集于心腔内,由于心脏不停搏动,使血中的气体与血液混合成大量泡沫状液体,占据了整个心腔。这种泡沫状的液体有很大的压缩性,不但在心脏收缩时不易被搏出,而且妨碍静脉血液流回心脏,结果导致血管反射性痉挛、呼吸麻痹和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医学上把它称为“潜水病”或“减压病”。

    “减压病”除了可发生在深水作业时突然从深水处升到水面的人,也可以发生在高空作业的人,如飞行员从地面迅速升上到高空,如果机舱内没有有效的气压调节,飞机从大气压较高的地面一下子上升到低气压的高空,同样会使原来溶解于血液中的空气迅速游离而引起空气栓塞。

    因此,无论从深水处升上到水面,或由地面进入高空,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防护规定,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

    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主要是采取“逐步减压”的方法。即每上浮几米,就得暂停一段时间,以适应压力的变化,让过量溶解而析出的氮气缓慢由肺排出体外。潜水员即使在几十米深的浅海往上浮,或者是潜艇浮出水面时,都必须分层逐步上升。据报道,“库尔斯克”号潜艇上根本就没有配备深海特制的潜水服。在达150米的深海与水面相差悬殊的压力以及低温、恶劣气候的情况下,“库尔斯克”号潜艇内的官兵们,要想从鱼雷发射管中游出来逃生,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几乎等于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