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便血
编号:11632526
便血,莫被痔疮忽悠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便血,新病还是旧疾

    65岁的张先生,20多年来一直被痔疮纠缠着,时好时坏。“死倒死不了,但活也活不好”,张先生一直这么自嘲。

    近段时间,大便又开始带血了,用了点平时用的外用药,血似乎也就少了些。

    但是,隔天又出血了。张先生便上医院,想让医生换点药试试。接诊的专家听完张先生的叙述,并没有立刻给他开药,而是建议他作个肠镜检查。张先生嘀咕:不就是痔疮嘛,我比你清楚呢!经肠镜检查后,他不得不接受“结肠癌”这个结果。

    在癌症家族中,大肠癌并不是最穷凶极恶的,因为一旦便血,一般都能引起重视。但像张先生这样的老痔疮病人,便血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复发。

    张先生的“新病”伴着“旧疾”而来,悄悄使了个障眼法。
, 百拇医药
    “辨”血,大肠癌无处遁形

    大肠癌和痔疮虽然都表现为便血,但两者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大肠癌出血,血自肠中来,往往和大便混在一起,血色暗红,出血量也较多。有时甚至只是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肿瘤如果接近肛门,还常因压迫肠壁,而有频繁的便意。

    而痔疮出血,血在大便前或大便后,呈鲜红色附于粪便表面,两者并不相混。严重的痔疮,则可能在大便前后出现喷射状出血,大便秘结时尤其如此。

    而且,除了大便出血外,大肠癌还有一些蛛丝马迹:

    {1}大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像张先生,其实大便次数比以前增多已有一段时间,每天3~4次。合并有痔疮的老人家,本身大便干结或次数渐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是非”。有些严重的大肠癌,甚至出现每天数十次的黏液样血便,有“里急后重”感(便意很急,但真正大便时量很少,而便后又觉意犹未尽)。
, 百拇医药
    {2}反反复复的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像笔杆一样,或大便有沟槽等,也是大肠癌常有的症状。

    临床区别痔疮与大肠癌并不困难,一般只需作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辨别,比如作肛门指检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导致大便出血的疾病其实还不止痔疮,肛裂、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也会出现大便出血,经过上述两项检查,一般都能与大肠癌相鉴别。

    大肠癌,年轻并不绝缘

    容易被大肠癌忽悠的,还有一类人群,那就是年轻人。大部分年轻人一旦出现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多以“消化功能问题”自我解释。而当感觉问题严重而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大肠癌时,60%已属中晚期。而且,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诊断时60%以上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青年人大肠癌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也比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30%。

, 百拇医药     有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史、结肠息肉史、结肠癌家族史,常高脂肪饮食,年龄大于35岁的青年人,属于高危人群。如出现无特殊病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持续性腹泻或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伴血;近期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乏力,出现黑色或柏油样大便,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因“年轻”而麻痹大意,延误诊断。

    预防大肠癌,少吃红肉

    大肠癌,在全球常见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三,在中国位列第五。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也不断攀升。美国政府已强制要求年龄在40~50岁人群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力求早期发现,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

    大肠癌的发生原因很复杂,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精细食品、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日益增多,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相对减少;加上饮食不规律、运动减少,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无法吸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有毒物质长时间积聚在大肠内,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多做些户外运动,可远离大肠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