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并非用药指南
新闻报道某小学数名学生因不理想的身高贴了“增高贴”,结果皮肤溃破伴发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其中一位较严重者伴肝功能损害。“药”的来源据说是有一位促销者进入学校宣传后出售的。这使我想起数年前一位4岁的小女孩,因遗尿,她妈认为孩子是“肾亏”,遂去商店买了××补肾口服液,吃了一盒,遗尿未好反见两个小乳房增大如核桃般,乳头乳晕色深如巧克力,慌忙停服。但一周后又见阴道出血,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药物引起的假性早熟。
每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治疗乙肝,服药后可立即排毒,××日痊愈”常充斥耳边。殊不知,迄今为止医学界还未有对付乙肝病毒的特殊武器,否则,发明者可得诺贝尔奖了。“××锌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一周搞掂(治愈)”,“××口服液除铅毒,补缺助长”,又是“神医”!小儿厌食是众多病因所致,缺锌仅是其中之一,即使缺锌也需补充至少一个月后才能逐步好转。体铅过多甚或已诊断铅中毒者,驱除体内过多铅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注射某种能结合重金属的螯合剂。目前尚无任何口服药物能驱除体铅。
, http://www.100md.com 够了,耸人听闻的广告让无数的善良人去购买他们认为能解决自己“健康问题”的某种“治疗用品”或不属于药物的“药”。当他们用了这些似能“治病”的商品后,有时不但无效甚至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不良后果。这些受害者购买的应用于“治疗”的商品种类虽大不相同,但他们思想上的失误是共同的:在完全不了解那些“药”或商品的真正成分和作用时,就草率地对广告上声称的功能“对号入座”,这就铸成大错。
造成这些错误的普遍原因是人们对“病”和“药”的模糊认识。不同的病常可以有相同的症状,从症状的不同组合并配合医学检查才能诊断出某种病,医学上称为症状鉴别诊断。有时资深的医生也会被某些症状暂时迷惑。因此凭症状去买药会误事,如头痛除了常见的感冒或偏头痛外,常常是颅内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盲目地吃头痛药或“补脑药”就会误事。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中医的某些疾病名称与现代医学可以同词不同义,例如中医的“肾”除了泌尿系统外,还包括了生殖系统及一些内分泌功能。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对“肾”病会开出各种不同处方,若从症状出发,套上病在“肾”自己去买药,就会发生前述小女孩的不幸。此外,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用量、用法会有不同,自己滥用会致无效或过量。如阿司匹林用于治头痛和用于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两者的量可相差十倍就是最好的例子。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些错误看法是认为中药绝对安全,无副作用。有些广告就利用这种心理,不负责任地加上“纯中药制剂,绝无副作用”。其实,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例如蛇胆有化痰作用,有人就整个蛇胆、鱼胆往下咽,以为可以药到病除,但因之引起的严重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让人更易犯错的是那些“补品”和琳琅满目的“营养口服液”,它们可能不是药典中的药,但含有某些药,且补药本身就是药。例如人参虽有补气作用,但滥服有害甚至中毒,认为吃某些补药“有补无伤”是绝对错误的。补药与任何药一样,其有无作用决定于是否需要,是否用量恰当。对一些不明成分的口服液更应慎重,要弄清是否适合自己。例如最简单的补血,常用的补血剂往往含有铁,铁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贫血不是缺铁引起的。例如广东地区极其常见的地中海贫血,它不但不缺铁反而因自发溶血使体内铁沉积过多,至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身体某些脏器的“铁中毒”,可发生相应器官的异常如肝病变等,对这种病的治疗是驱铁,而不是补铁。如果这些病人也盲目地去服用含铁的“补血”剂、口服液,就会加重铁的累积。
因此,为自身健康计,请注意以下几条建议:
, http://www.100md.com
1. 有病先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服药,切忌自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服用任何治疗剂,包括医生处方开出的药或自购成药甚或某些称有治疗功效的口服液,宜总体弄清其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哪些情况下不能继续服用;
3.对一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甚或不需药物治疗的病或是某些慢性病,为对自己健康负责,切忌看着广告“对症下药”,以防不测;
4. 不要盲目服用补药,即使体虚需要调理一下,也最好请中医辨证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补;
5. 现在逐步推行的“非处方用药”也应注意以上原则,不明确诊断时不要轻易自己用药。, http://www.100md.com
每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治疗乙肝,服药后可立即排毒,××日痊愈”常充斥耳边。殊不知,迄今为止医学界还未有对付乙肝病毒的特殊武器,否则,发明者可得诺贝尔奖了。“××锌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一周搞掂(治愈)”,“××口服液除铅毒,补缺助长”,又是“神医”!小儿厌食是众多病因所致,缺锌仅是其中之一,即使缺锌也需补充至少一个月后才能逐步好转。体铅过多甚或已诊断铅中毒者,驱除体内过多铅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注射某种能结合重金属的螯合剂。目前尚无任何口服药物能驱除体铅。
, http://www.100md.com 够了,耸人听闻的广告让无数的善良人去购买他们认为能解决自己“健康问题”的某种“治疗用品”或不属于药物的“药”。当他们用了这些似能“治病”的商品后,有时不但无效甚至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不良后果。这些受害者购买的应用于“治疗”的商品种类虽大不相同,但他们思想上的失误是共同的:在完全不了解那些“药”或商品的真正成分和作用时,就草率地对广告上声称的功能“对号入座”,这就铸成大错。
造成这些错误的普遍原因是人们对“病”和“药”的模糊认识。不同的病常可以有相同的症状,从症状的不同组合并配合医学检查才能诊断出某种病,医学上称为症状鉴别诊断。有时资深的医生也会被某些症状暂时迷惑。因此凭症状去买药会误事,如头痛除了常见的感冒或偏头痛外,常常是颅内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盲目地吃头痛药或“补脑药”就会误事。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中医的某些疾病名称与现代医学可以同词不同义,例如中医的“肾”除了泌尿系统外,还包括了生殖系统及一些内分泌功能。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对“肾”病会开出各种不同处方,若从症状出发,套上病在“肾”自己去买药,就会发生前述小女孩的不幸。此外,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用量、用法会有不同,自己滥用会致无效或过量。如阿司匹林用于治头痛和用于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两者的量可相差十倍就是最好的例子。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些错误看法是认为中药绝对安全,无副作用。有些广告就利用这种心理,不负责任地加上“纯中药制剂,绝无副作用”。其实,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例如蛇胆有化痰作用,有人就整个蛇胆、鱼胆往下咽,以为可以药到病除,但因之引起的严重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让人更易犯错的是那些“补品”和琳琅满目的“营养口服液”,它们可能不是药典中的药,但含有某些药,且补药本身就是药。例如人参虽有补气作用,但滥服有害甚至中毒,认为吃某些补药“有补无伤”是绝对错误的。补药与任何药一样,其有无作用决定于是否需要,是否用量恰当。对一些不明成分的口服液更应慎重,要弄清是否适合自己。例如最简单的补血,常用的补血剂往往含有铁,铁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贫血不是缺铁引起的。例如广东地区极其常见的地中海贫血,它不但不缺铁反而因自发溶血使体内铁沉积过多,至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身体某些脏器的“铁中毒”,可发生相应器官的异常如肝病变等,对这种病的治疗是驱铁,而不是补铁。如果这些病人也盲目地去服用含铁的“补血”剂、口服液,就会加重铁的累积。
因此,为自身健康计,请注意以下几条建议:
, http://www.100md.com
1. 有病先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服药,切忌自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服用任何治疗剂,包括医生处方开出的药或自购成药甚或某些称有治疗功效的口服液,宜总体弄清其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哪些情况下不能继续服用;
3.对一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甚或不需药物治疗的病或是某些慢性病,为对自己健康负责,切忌看着广告“对症下药”,以防不测;
4. 不要盲目服用补药,即使体虚需要调理一下,也最好请中医辨证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补;
5. 现在逐步推行的“非处方用药”也应注意以上原则,不明确诊断时不要轻易自己用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