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夏季 > 健康提醒
编号:11604679
夏令时节再谈夏枯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6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做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的夏枯球销量平平,沉寂多年,价格低迷不前,不被药界所重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夏枯球的用途不断拓宽,市场销势活跃,需求量呈逐年增加之势,拉升价格连年走高。据近期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上夏枯球走势调查显示,近几年销量开始增长,市场缺口逐渐显现,供需矛盾加剧,价格持续攀升。截至今年年初,统货价已涨至14~15.5元(人民币/kg,下同),涨幅为23%~25%,同比上涨6.5%;选货价上涨至15~17元,涨幅为12%,同比上涨13%。时下,业内人士预测,做为夏令饮片首选品种的夏枯球,后市不但会成为热点品种,更是卖点品种。

    产量:连年减产,缺口加大

    夏枯球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十余个省区,家种品与野生品均有,但家种品很少,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自21世纪始,各产地供应药材市场、外贸出口和各类医疗单位的夏枯球数量呈逐年下滑之势,每年缺口约在40%~50%之间,总产量(估算):2004年为2000吨左右,2005年为1500吨左右,2006年下降至1000吨左右,2007年下降至500吨左右,今年预计会下降至400~250吨左右,同时,家种品也只有1000吨左右。其每年大幅递减的主要原因有:
, http://www.100md.com
    1.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各地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开矿修路、旧城改造、开发住宅小区、建经济开发区等多种因素,造成夏枯球的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产区连年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据对江西、江苏、福建、浙江等多个主产区调查,从2003年起,连遭干旱、暴雨、龙卷风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每年产量大幅下降,不足正常年份的40%。此外,由于主产区农户在田里连年施农药、化肥,导致夏枯球大量死亡,甚至绝产。

    3.产区少人种植和采收加工。前些年因收购价格偏低,采收加工费时费力,得不偿失,所以产区农民少人种植和去野外采收,近年收购价格随市场价格上涨,但主产区青壮劳力绝大部分去城市务工,也使产量雪上加霜。

    夏枯球产量的连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连年增长,产不足需,导致市场缺口逐年加大,据统计表明,今年全国产量估算在1500吨左右,而市场需求将超过2500吨,缺口高达1000吨,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各类用户已把目光投向各地库存,大量吃进,致使库存大幅下降,据内业人士估算,夏枯球库存量降幅平均在70%以上,有些地方已呈零库存,造成有价无市之势。
, http://www.100md.com
    需求:应用广泛,逐年增长

    夏枯球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球的果穗,以果穗入药。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等功效。对赤目肿痛、头痛眩晕以及高血压、赤白带下、乳痈乳癌、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痔疮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我国许多制药集团(厂)用夏枯球开发了大量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估算有500多种,对夏枯球的需求逐年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不但医药行业大量用夏枯球研制开发新产品,而且还拓宽至化工、食品、饮料等诸多领域,特别是饮料行业开发新型产品所用夏枯球数量猛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几大市场每年所需夏枯球的数量平均以15%的速度递增,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我国一些大型医药企业还用本品生产了大量的提取物出口到国际市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此外,我国港澳台市场也大量向内地要货,而且要求增加优级品。

    由于夏枯球的用途拓宽,销售范围广泛,市场份额增加,需求也在连年增长。据业界资深人士估算,国内外两个市场总需求量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年需求量在500~700吨上下,进入21世纪后,需求量每年递增15%左右,即:2000年为600~800吨,2001年为700~950吨,2002年为800~1100吨,2003年为920~1300吨,2004年为1050~1500吨,2005年为1200~1700吨,2006年为1400~2000吨,2007年在2500吨,今年预计在2800~3000左右。
, 百拇医药
    后市:后市攀升,多商关注

    夏枯球产不足需,而且逐年锐减,造成市场供应缺口逐年加大,后市难以为继,拉升价格从2002年起呈逐年攀升之势。据对全国17家大型药材市场调查显示,2002年全国药市夏枯球市价为3~3.5元(统货)和5~5.5(选货),2003年分别上涨至4.5~5.5元和6.5~7.5元,2004年又涨至6.8~7.5元和8~9.5元,2005年再涨至7.5~8.5元和10~12元,2006年已攀升至13~15元和16~18元,2007年升至15~16元和17~19元,今年年初至受药市整体疲软影响,价格从1月~5月初,比较稳定,始终保持在统货13~15元,选货15~17元,此价位仍较2002年上涨了4~5倍。

    时下多商认为,今年下半年乃至2008~2009年,夏枯球市场走势将是:产量持续下降,各地库存空虚,需求有增无减,缺口逐年加大,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价格持续坚挺,居高不下已成定局,后市将持续走强,价格还有上行空间,有望突破20元(统货)和30元(选货)大关,但绝不会暴涨,现部分资金大户已开始囤积,关注商增多,后市看涨。 (丁立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