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3585
肠道传染病该如何对症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4日 北京青年报
     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伤寒、甲肝等易在灾区流行———

    编辑说话

    目前,卫生防疫人员正在四川地震灾区进行紧张的卫生防疫工作,6月1日至10日,四川省全面启动对地震灾区适龄儿童群体性接种甲肝、乙脑疫苗。炎热的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地震灾区尤其要注意防范肠道传染病。

    在地震发生后,灾区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另外,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饮用水源遭到污染,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另外,由于灾区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等腐烂变臭,成为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也极易引发一些肠道传染病。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大灾后有大疫”的情况。比如国外报道的孟加拉在一次灾害之后暴发了霍乱;美国前几年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台风,在那之后有腹泻病例的报告。甲肝和戊肝也可以由污染的水源传播,2005年巴基斯坦有过一次地震,之后曾经有甲型肝炎的病例。
, http://www.100md.com
    ■霍乱

    治疗霍乱,补液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及时服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损失的液体后就能治愈。对于特别严重的病例,需要静脉输液,输液量应按脱水程度,一般入院后最初2小时应快速输液以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及酸中毒。轻型补液要3000~4000毫升,小儿每公斤体重100~500毫升;中型补液4000~8000毫升,小儿每公斤体重150~200毫升;重型补液8000~12000毫升,小儿每公斤体重200~250毫升。在开始纠正休克及酸中毒时,用生理盐水、乳酸钠或碳酸氢钠,待休克纠正后可增加葡萄糖注射液,有尿时即刻补钾。

    频繁呕吐者可给阿托品;剧烈腹泻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肌肉痉挛者可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周围循环衰竭者在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用间羟胺或多巴胺。四环素能缩短疗程减轻腹泻及缩短粪便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可静脉滴注,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用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等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

    复方SMZ片剂每日2次,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每次成人片2片;5~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5岁则每次服儿童片1~2片;2岁以下每次服糖浆(每毫升含SMZ200毫克,TMP40毫克)0.5毫升。疗程6~7天。有严重肝肾疾患、对磺胺过敏以及白细胞减少者忌用。

    由于近年来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如疗效差或无效时,应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是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剂量为成人每日20万单位~40万单位,分2~3次肌注或静滴,一般儿童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毫克计算。也可口服庆大霉素,成人每日24万单位~60万单位,儿童每日10~15毫克/公斤,分3~4次服用。

    氨苄青霉素经胆道排泄,结肠内有较高的浓度,致病菌对其敏感,可用以治疗重型中毒型菌痢,剂量为每日2~6克,小儿为每日50~100毫克/公斤。近年来氟哌酸已广泛应用,成人每次0.2~0.4克,每日4次口服。黄连素每次0.2~0.4克,每日4次,儿童酌减。
, http://www.100md.com
    ■伤寒

    常用的抗菌药有喹诺酮类药物,如氟罗沙星、环丙沙星等,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羧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等以及氨苄青霉素等。一般抗菌药物治疗5~7天左右,体温就可恢复正常,但不能过早停止治疗,以免复发。通常应在体温正常后继续治疗2周左右。

    ■甲肝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没有必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休息和支持疗法。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可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中药制剂治疗甲肝效果明显,如口服复方双花颗粒剂,静脉点滴复方茵陈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口服中药汤剂效果也不错,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等。不可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多食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供给足够的葡萄糖、盐、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文/常怡勇(执业药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