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统文化 > 正文
编号:11601458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研究纲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7日
一、 科学研究纲领,二、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纲领的构建,三、几点启示
    参见附件(36kb)。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直接构建了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另一方面又为其保护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生长点。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学科学性、中医学特色以及中医学发展模式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研究纲领;硬核;保护带

    医学与哲学的水乳交融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人们还不可能将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地抽象并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但在"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人类好奇心的支配下,古代医家就借助了当时比较成熟的哲学概念和理论对医学问题进行广泛地解释和说明。无论从中医理论的形成,还是从中医理论发展上看,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医理论提供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也不仅仅作为一种说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渗透到中医理论体系之中,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古代哲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这种影响给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本文运用现代科学哲学有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 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是英籍匈牙利著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伊姆雷.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科学方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不是单个的命题,而是一个具有严格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列,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硬核、保护带和启示法。硬核是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这个硬核是"坚韧的"、"不许改变的",如果它遭到反驳或否定,整个科学研究纲领就要崩溃。保护带是纲领的可反驳的外围弹性地带,是保护硬核免遭反驳而提出的辅助性假说的集合。当纲领遭到经验事实反驳时,通过修改、调整辅助性假说来保护硬核。正是由于保护带"引火烧身",主动把驳斥的方向引向自身,为硬核承担责任,通过调整自己以保护硬核免受打击,而且正是这种修改和调整,才使科学纲领不但能稳定存在,而且能不断发展。启示法是如何保护和发展硬核的一类方法论规则,包括"反面启示法"和"正面启示法"。反面启示法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禁止科学家把经验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把它引向保护带。正面启示法是鼓励科学家积极提出、修改和完善辅助性假说的保护带来消除反常,保护硬核,以发展研究纲领。

    二、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纲领的构建

    中医学不是一些散在的、零碎的经验、技术和知识的堆积,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各种理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纲领。而中国古代哲学在中医学研究纲领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直接构建了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就进行过一场大讨论,尽管讨论结果认为"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理论是核心",但这一结果并未得到中医理论界的一致共认。迄今为止,有关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观点至少出现过十多种。实际上,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的问题,并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核心问题的确立直接关系到对中医理论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影响着中医研究思路和方法。从科学研究纲领的观点来看,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

    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最坚硬的、最不易改变的基本假说和基本原理当属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们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和生命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方法。

    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的理解在本体论上就与气学理论统一起来了。《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决气》云:"...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在《内经》中,论及"气"的竟达两千余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内经》的全部学说都建立在元气论之上。后世张介宾的"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一卷.摄生类》),"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景岳全书.卷一.传忠录.论治篇》)反映了元气论在中医理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医理论涉及的问题,大多离不开气,机体是由气聚合而成的;人的机能活动,是气推动和激发的结果;人的感觉、思维、情志等精神心理现象也是气活动的产物;人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摄取"清气",呼出"浊气",从水谷等饮食物中汲取"水谷精气",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正气"则代表着人的抗病能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邪气与正气争斗的过程;治疗用药,则是利用各种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以调整人体机能状态,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因此,无论中医生理、病理,还是药理无不以气作为其本体论基础,没有元气论,就没有中医学,也无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性和过程性本质。因此,近年来就有学者将"气化"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反映了元气论在中医研究纲领的核心地位。

    而阴阳五行作为一种方法论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结构,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发病规律,有"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说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其阴阳,以别刚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等等。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人体组织器官等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分析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的联系,以五行的相乘反侮和子母相及来阐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判断预后等。 因此,阴阳五行不仅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而且贯穿到中医理论各个方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在整个中医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值得一提的是,藏象学说的形成尽管有古代解剖学知识、生活实践的观察和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算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五行学说运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阴阳五行学说是藏象学说的理论核心。就连废止中医派代表人物余云岫在攻击中医理论时也从阴阳五行入手,"阴阳五行、三部九候之谬,足以废中医之(诊断)理论而有余"。

    为了保护和发展硬核,中医也提出了正反两种启示法。正面启示法则鼓励医者,积极修改和发展各种辅助性假说来解决实践问题和保护硬核,"金元四大家"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正面启示法的运用。反面启示法,即禁止将经验的矛头指向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看来,"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