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80405
高考过后 家长更应关注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2日 《家庭保健报》 2008.06.12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教授 秦晓霞

    高考结束了,孩子们开始进入“后高考时期”,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孩子们高考时精神高度紧张,承受了极大的压力,高考结束后突然彻底释放,容易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家长应比平时更关注孩子。

    心理疲劳是健康大敌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做不连贯的梦、在噩梦中惊醒等。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要缓解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如看电影、读书、跟好友聊聊天或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等。开怀大笑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发泄负面情绪。

    别把放松变成“放纵”

    考生们长期复习备考,心理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是,放松却绝不是放纵。从以往情况来看,高考后考生通常会有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书包一扔就出去了,上网、游泳、爬山、唱歌、聚会。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做些愉快的事,比如听听歌,或者出去游玩,分散孩子注意力。家长不要天天给孩子进食“大鱼大肉”,否则原本疲劳的身体在暴饮暴食后,容易患胃肠道疾病。
, http://www.100md.com
    孩子家长应多沟通

    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心理应激过程,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考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高考前与高考期间,孩子们忙于学习,家长和孩子较少沟通交流,因此父母有必要与子女多沟通,大家一起从心理上尽可能放松,如一起去看一场文艺演出、到公园里走一走,将绷紧已久的弦重新调整,以便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填报志愿、落榜、入学等)。高考后,家长或者考生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冲突,双方应注意及时沟通,化解暂时的心理压力,直面全新的生活。

    优等生不要自寻烦恼

    经常有不少达不到第一志愿却足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的优等生,他们把分数差距归咎于家庭环境或他人干扰,表现为烦躁易怒、坐立不安等。考生惟有认识自我,才能自我解脱,摆正位置,心理困扰也就不攻自破。要知道,许多人虽然上了重点大学,但一生仍很平庸;有些人虽然上的是普通大学,但却取得了成功。不要把高考成绩看做取得成功的惟一因素,好大学也并不是成功的惟一因素。
, 百拇医药
    落榜生不必妄自菲薄

    每年高考后,总有一大批考生落榜。考生应恰当评价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填报志愿,不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和企求,要有考上和落榜两种心理准备,以免受不良心理影响,从而导致失望、悔恨、忧郁、沮丧,甚至精神失常等。此外,家人及好友也要特别体谅他们的心情,生活上要给予更多关怀,千万不可讥讽责骂、埋怨批评,加重其心理负担。

    高考已经结束,考生们为考大学苦读了许多年,等待发榜的这段日子完全属于自己。考生们可以多与家长交流,帮助干一些家务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还可以外出打工挣点学费,或进工厂、下农村开展一项感兴趣的社会调查,锻炼一下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进入高校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