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283
原始创新:引领中医药原创研发 ——从以岭获三项国家大奖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45期
     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要先有理论上的突破。纵观中医学术发展史,只有重大的学术理论创新才能带来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命性变化。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根本保障。

    以岭医药集团的理论创新表现得既有激情和能力,又讲理智和战术,不搞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在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理论的创新发展研究上。络病理论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对临床治疗难治性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病理状态,络病学是研究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的临床学科。由于在中医发展史上重经轻络,虽然历代医家对“络”均有论述,但并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集团领导者的吴以岭教授开始了络病学说理论研究探讨和临床应用研究。

    近几年他和科研团队围绕络病理论深入进行创新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0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他们在系统整理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与经脉时空与功能的统一性研究络病理论,科学地阐明络病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创立了络病辨证八要和“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按功能重新分类治络药物,首次在中医发展史上形成系统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络病新理论。他们运用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难治性疾病治疗研究,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研制出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心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类疾病等系列创新中药,佐证了络病学说的重要临床价值。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2005年,该项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7月科技部公布了2005年~2006年度立项的973项目,由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包括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10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的基础研究”中标国家973课题,获得1800万元立项资助,吴以岭被聘为首席科学家。2006年,“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百拇医药
    他们的络病理论研究引起国内外医学界关注,并赢得广泛合作机会。2004年,在吴以岭的倡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北京、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也相继建起了络病学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几十所大学、科研院所形成了由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络病研究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近年来,召开络病学学术研讨会500场,络病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他们对络病学的创新研究也引起了国外医学界的关注,并开展了多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随着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的召开,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医学界也掀起了络病学研究的热潮。与美国德州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瑞典卡罗琳卡学院等7家合作对象开展了通络方药研究,《络病学》纳入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师继续教育课程。2006年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展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去年获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助,目前取得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完成后将获得基础性研究领域的新突破。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入开展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转基因动物作用研究显示出该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疗效,与美国得克萨斯州心脏病研究中心耿永健教授进行的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调控基因PPARr表达研究取得显著进展。2007年与瑞典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Jan-AkeGustafsson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对应用络病理论研制开发的通络药物取得的效果给予肯定,双方已就应用核受体技术研究通络药物的国际合作项目达成共识。
, 百拇医药
    在“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吴以岭主编出版的185万字的系统论述络病理论的专著《络病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提议和支持下,吴以岭又主持编写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并在全国30多所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和研究生班开设课程,“络病学”第一次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中医学科。最近,人民卫生出版社即将出版英文版教材《络病学》。

    为了对络病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他们建立了国内首家络病实验室——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围绕络病学学科分支研究重点, 确立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血管病变等研究方向, 运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通络药物作用机制及络病的科学内涵, 佐证络病理论的科学价值。

    以岭医药集团作为企业把“学术理论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且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他们还承办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编大学创新教材,获得国家科技大奖,其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相当于或超过了一个中医药大学或科研院所的综合科研实力。

    吴以岭等人继承创新中医络病理论,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扩大了集团的学术品牌影响力,形成了以岭医药集团的强大科技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