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召回起搏器,也得讲究说话方式? 首次研究发现,关于召回起搏器的遣词造句直接影响患者对召回一事的认知和理解
2008 HRS热点之一是室速和室颤高峰论坛,诸多国际上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纷做专题报告,本版简要介绍如下。此外,关于起搏器召回的问题,也致烽烟四起。
2008 HRS会议上有2项研究涉及了召回起搏器对患者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方:近八成患者希望从心内科医生那里得到起搏器召回的消息,14%的患者则认为应从厂商方得知,而仅有2%的患者寄希望于媒体。
然而,现实情况是:
24%的患者被医生告知起搏器召回的消息,51%的患者只能通过媒体得知,近两成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起搏器要召回的消息。
后果:多数患者闻及起搏器要召回后感到非常焦虑,近两成患者感到紧张和不安。
此外,研究还首次揭示,关于起搏器召回的行文用语可使患者对召回一事的认知和理解造成直接影响,研究者建议将“起搏器召回”改为“关于起搏器的安全建议”。
, 百拇医药
“召回”还是“建议”?这是一个问题
2年前的HRS会议上,该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当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官方发言人声称,FDA声明不会因争议而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2年后的今天,HRS前主席再次正式将这个问题呈递至FDA,强调自己的立场。然而,加拿大Tyers教授却认为,“召回”一词被用于各个产业中,本身并未附加不良含义。“召回”意味尚未置入的起搏器从市场收回,并不代表从患者体内取出,“召回”一词无需摒弃。
专家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目前,有关起搏器召回和更换的指南意见非常有限。具体到每个患者,如何做出起搏器是否需要更换的决策尚待进一步规范。
影响临床医师决策的因素取决于各国遵循的指南和建议、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及其具体病情、患者及医师的意愿倾向、起搏器更换过程的风险大小,以及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故障严重程度等。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在综合考虑器械故障发生率、起搏器更换过程中的死亡风险、因置入器械故障导致患者即刻或延迟死亡的风险大小,以及置入器械的剩余寿命后做出决策。
, 百拇医药
对于起搏器严重依赖,在起搏器发生故障后可能立即发生死亡的患者,当器械故障率>0.3%时,倾向于更换置入器械;
对起搏器依赖性较小如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者,当置入器械故障率介于1%~3%时,倾向于更换器械;
对于有症状但死亡风险很低如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一般不建议更换器械,除非器械故障率≥4%。
指南推荐
2006年美国心律学会关于起搏器及导线的更换指征如下:
起搏器或导线故障原因明确且可能再发、起搏器故障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起搏器更换风险小于起搏器故障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时,应考虑更换。
起搏器依赖者、因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置入ICD者,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已接受适当ICD治疗者发生起搏器或导线故障,应考虑更换。
■ 链接 起搏器相关并发症
图1 起搏器的神秘之旅
X线图像显示起搏器脱出骨盆之外,导线完好无损。
图2 ICD置入后局部皮肤溃烂
图3~4 起搏器布鲁杆菌感染一例
图3所示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三尖瓣前叶瓣处存在一处带蒂团块,图4显示为从患者体内取出的导线和赘生物(箭头所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