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1604769
两领域谱写心律失常治疗华彩篇章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23期
两领域谱写心律失常治疗华彩篇章

     ATHENA研究 决奈达隆改善房颤患者转归

    双盲、安慰剂对照ATHENA研究纳入4628例患者,比较决奈达隆与安慰剂预防房颤、房扑患者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疗效差异。

    随访1年后发现,与接受安慰剂者相比,接受决奈达隆治疗者的心血管住院风险和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了24.2%,心血管死亡率和首次心血管住院率显著降低了30%和25.5%。

    5A研究 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者预后较好

    前瞻性5A研究探讨了房颤消融术后近期患者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否的转归差异。研究一级终点为房性心律失常持续24小时需住院或电复律,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结果显示,房颤消融术后6周内,服用和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达到一级终点的比例为14%和40%。
, http://www.100md.com
    荟萃分析 他汀降低房颤发生风险与LDL-C下降程度无关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房颤发生风险,并且房颤发生风险的降低与他汀种类、剂量及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法国)。

    研究显示 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应用阿司匹林安全可行

    卒中低危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而非华法林安全可行。该研究发现,卒中低危房颤消融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消融后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美国)。

    2008年第29届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于5月14-17日在美国西部海港城市旧金山隆重开幕。本届HRS年会内容贴近临床实际,又不乏技术创新亮点。本文仅撷取会议有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进展的热点内容,与大家分享。
, 百拇医药
    提要

    ATHENA研究再次证实了决奈达隆对于房颤和房扑的治疗作用,但其与胺碘酮的临床治疗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

    5A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房颤消融围手术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必要性。

    他汀药物降脂以外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再获研究支持。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改善,与房颤复发与否无关。

    卒中低危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安全可行。

    预防性进行三尖瓣峡部消融隔离(TAI)不能减少消融后房扑发生。

    采用心外膜标测消融可提高心肌性室性心动过速(VT)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导管消融可有效减少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后频繁放电者VT发作。

    通过激动顺序标测和拖带可明确诊断微折返性房速。

    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持续性房颤效果有限。

    采用磁导航灌注导管遥控消融房颤效果较好,且焦痂发生率低。

    导管消融

    临床获益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获得不断改善。这种益处可能来自于消融术减少了房颤负荷和症状性房颤发作,以及导管消融的其他非特异性治疗作用,而与房颤复发与否并不相关(美国)。

    消融策略

    在导管消融时,对不合并房扑的房颤患者预防性进行TAI,与未进行TAI者相比,并不能有效减少消融后房扑发生,同时,随访期间房颤复发情况也与是否进行TAI无关(丹麦)。
, 百拇医药
    与特发性VT消融靶点相比较,心外膜VT消融靶点局部心电图宽电位常见、分离电位普遍、晚电位出现频繁。采用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标测消融心肌病性VT,消融即刻成功率较好。上述VT心外膜局部标测的电生理特点具有心室基质的特性,有可能成为VT基质消融有效靶点。

    对VT频繁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置入ICD后频繁放电患者行起搏标测加线性消融瘢痕区导管消融,消融后近八成患者未诱发出临床性VT。随访3年VT复发不足五成,ICD放电频率下降,近一成患者需再次导管消融治疗(美国)。

    机制探秘

    四成房颤消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房速为微折返性房速。通过激动顺序标测和拖带可明确诊断微折返性房速,其特点为:主导折返的折返区域<2 cm、起搏后间期<30 ms、具有明确的慢传导区(峡部)、由折返区域离心性传导激动心房、在慢传导区消融可有效消除微折返性房速(法国)。
, 百拇医药
    一项研究通过标测分析房颤患者腔内心电图特征后发现,频率较快电活动区域与碎裂电位分布区域均显示低电压特性,这或许和房颤时心房内电学的各向异性有关,同时也有助于阐明房颤基质的所在(中国台湾)。

    一项研究对消融前标测的低电压区、导管消融面积与消融后房扑复发之间的关系分析后发现,与未复发房扑者相比,复发患者的低电压区和消融面积更为广泛。该研究提示,消融后复发患者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房颤基质和消融区域,但同时上述因素也有助于心房局部折返形成,促使术后房扑发生(美国)。

    新兴技术

    采用冷冻球囊消融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1年成功率分别为74%和39%。由于冷冻球囊的消融范围主要集中在肺静脉前庭周围,因此,该技术对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有限(德国)。

    首项采用磁导航灌注导管遥控消融房颤的临床研究对所有受试者均消融成功,并实现消融终点。术中仅出现一例焦痂现象,远低于以往报道的焦痂发生率(法国)。

    与常规消融模式相比,消融二尖瓣峡部时采用球囊导管暂时封堵受试动物的冠状窦后,减少了因冠状窦内血液流动对二尖瓣峡部射频时能量透壁损伤疗效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消融透壁性(美国)。

    图1 整合影像工作站“慧眼”助力房颤消融治疗

    整合了磁导航系统和三维标测系统的影像工作站,为临床医生进行房颤消融治疗助力,可谓“第三只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