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就诊六大疑惑
编者按:在内科疾病中,糖尿病的治疗大概是最复杂的。它不但对医生的要求高,也考验病人的智慧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病人在就诊中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且听专家的具体指导。
一饿就得吃东西吗
病例1:张女士,39岁,发现糖尿病3年,使用胰岛素1年。最近空腹血糖为9.6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为13.6毫摩尔/升。家人说她正餐吃得不多,但零食吃得很多,“一觉得饿就吃”。
王玉珍:在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控制饮食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许多病人认为,只要吃上药、打了胰岛素,血糖就会正常,从而不再控制饮食。这是非常错误的。
目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正处于中年,他们工作忙,食欲好,控制饮食更不容易。有些人误认为,控制饮食只需要控制主食就行了,而忽略了对肉、油类食物和零食的控制。在所有食物中,只有水没有热量,对血糖没有影响,其余食物都会影响血糖。例如,绿叶蔬菜是低热量食物,吃500克(1斤)相当于吃50克(1两)主食。西红柿、黄瓜也是低热量食物。而肉、油类食物是高热量饮食。在零食中,干果(花生、核桃等)、饼干糕点等,都会使血糖增高。因此,零食吃得多,血糖就控制不好。
, 百拇医药
另外,许多病人非常惧怕低血糖,只要感觉饥饿就进食。其实,有时血糖很高时病人也感觉饿,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营养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饥饿”了。建议患者参考标准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属于肥胖、消瘦还是正常。然后结合工作强度制订饮食治疗方案。在感觉饥饿时先查血糖,如果没有低血糖,就不要进食。如果出现低血糖,需要看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看病要带两类资料
病例2:李先生,50岁,发现糖尿病2年,先后在当地县医院、北京多家医院看病,来的时候资料没带齐,自己也记不得自己的化验结果了。结果问诊耽误了不少时间,并且全部指标不得不重查一遍,花了不少钱。
许樟荣:患糖尿病后,需要经常到医院复诊,一般是每月一次。如果病情不稳定,则要增加就诊的频率。
就诊时应将两类资料带齐,一是近期的检查结果,二是目前用药的名称和剂量。医生调整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的依据是血糖指标,即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中心环节,另外,纠正血脂异常和控制高血压也十分重要。病友在家自测的血糖、血压水平反映的是真实的病情,这些在家测的指标有时要比在医院检查更客观和更全面,所以每次就诊时都要携带,也能大大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提高就医效率。如果患者不识字,可以请家人帮忙,将平时用药和血糖监测结果写在纸上备查。如果这也做不到,那就干脆将所用药物带来,就诊时请医师作为参考。▲
, 百拇医药
看病前吃不吃饭
病例3:孙女士,35岁,早上6点就来医院排队,因为想化验抽血,没敢吃东西。上午候诊的时候饿了,担心低血糖,吃了3片饼干。到看病的时候,医生说:“要想准确地测血糖,要么绝对不吃,要么吃好。介于吃与不吃之间的血糖不准。”
许樟荣:糖尿病患者看病时应该空腹还是饱餐后,取决于看病的目的。如果是第一次就诊或较长时间没有看病,此次来复诊,最好是空腹。这是因为,首次就诊或间隔很长时间(如半年以上)的复诊,医生往往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等,其中查血脂和肝肾功能,需要抽空腹血。如果患者平时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血脂也正常,复诊的目的是取药,那就可以正常服药和进餐,到医院后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快速的手指血糖即可。一般而言,对于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而言,餐后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也大多是满意的。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检查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像孙女士这样临时吃3片饼干,既不是空腹状态,又不是平时的餐后状态,检查这样的餐后血糖,反映不出平时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临床意义不大。▲
, 百拇医药
降糖不戒烟,白搭
病例4:陈先生,56岁,患糖尿病8年,前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现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基本正常。但他一直没有戒烟。
王玉珍: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很常见,尤其是病史较长、男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情况时。一般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多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人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的年龄会大大提前,女性尤其明显。而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甜蜜而沉默”的杀手。为什么是沉默的呢?因为许多病人会出现无痛性心绞痛、无痛性心力衰竭,非常危险。吸烟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戒烟,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是如此。陈先生已经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如果不戒烟,搭好的动脉桥和其他血管还会出现狭窄。为了避免心脏意外事件,除了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必须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确诊糖尿病,都查啥
, 百拇医药
病例5:王先生,40岁,2月前在家乡查出糖尿病,只知道自己空腹血糖高,别的都没查。来看专科门诊时,医生要给他做全套化验检查,他不理解,“不是血糖高吗?查尿、眼睛、四肢干嘛?”
王玉珍:许多病人都认为空腹血糖高是糖尿病,不知道餐后血糖增高的意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如果只查空腹血糖,会有一半以上病人误诊。
血糖达标值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有些病人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高,仍然不能说糖尿病控制住了。对于像王先生这样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每月应至少查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注射胰岛素治疗,或者出现了急性疾病,需要调整治疗,检查血糖的次数还要增加。
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糖尿病人常合并高血脂,需要定期检查血脂。另外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肾脏、眼底、神经系统并发症,所以每年要进行一次相关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并了解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 百拇医药
自行停药害处大
病例6:赵先生,54岁,发现糖尿病3年,一开始吃着达美康等口服药,后来一个亲戚介绍一种叫做“××胶囊”的中成药,说是能“活化胰岛素受体,消除胰岛素抵抗,实现血糖的自主调节”。这个药吃了半年,自己把原来的西药停了,现在血糖又高了,空腹血糖到了10毫摩尔/升,还感觉手脚麻木,眼神也不如原来好使了。
许樟荣:许多糖尿病患者有一种心理,就是希望能服用一种药,既能根治糖尿病,又不需要控制饮食,因而很容易被“江湖医生”和所谓的好心人“忽悠”了。和这位患者一样,很多人花了不少钱,得到的却是不利于甚至有害健康的方法。我们希望糖尿病患者正视现实,相信科学,看病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并花一些时间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体能影响
男糖尿病患者寿命
, 百拇医药 人们大都了解减肥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日前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专家指出,在评估男性糖尿病患者寿命方面,体能比体重更重要,因此建议患者加强体能锻炼。本研究对象为269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体能较好的患者,无论胖瘦,死亡风险都明显降低。▲
(侯 瑞)
血糖高伤害听力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听力损伤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研究对5140名年龄在20—69岁的人进行了听力检查及糖尿病病史询问。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原因是高血糖会伤害内耳小血管及神经。▲
(侯 瑞)
强化降糖减少肾病风险
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ADVANCE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糖策略能减少1/5发生肾病的风险。该研究由澳大利亚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的专家发起并设计,全球有20多个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参与,纳入1万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与随访长达5年。该研究以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或以下作为治疗目标。强化干预手段包括向研究对象提供磺酰脲、改进的格列齐特缓释片以及其他必需药物。▲
(张 彤)
防治糖尿病征文启动
为了传播正确的防治糖尿病知识,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编、美国礼来公司支持的《防治糖尿病——患者故事100篇》公益图书有奖征文活动启动。此活动为“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糖尿病·2008)”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文要求围绕“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讲述抗击糖尿病的故事,1000—1500字。征文2008年10月31日截稿。投稿地址:北京100020信箱07分箱征文评选办公室(100020),或E-mail: dm@onehealthpr.com。▲
(蒋乃珺), http://www.100md.com
一饿就得吃东西吗
病例1:张女士,39岁,发现糖尿病3年,使用胰岛素1年。最近空腹血糖为9.6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为13.6毫摩尔/升。家人说她正餐吃得不多,但零食吃得很多,“一觉得饿就吃”。
王玉珍:在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控制饮食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许多病人认为,只要吃上药、打了胰岛素,血糖就会正常,从而不再控制饮食。这是非常错误的。
目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正处于中年,他们工作忙,食欲好,控制饮食更不容易。有些人误认为,控制饮食只需要控制主食就行了,而忽略了对肉、油类食物和零食的控制。在所有食物中,只有水没有热量,对血糖没有影响,其余食物都会影响血糖。例如,绿叶蔬菜是低热量食物,吃500克(1斤)相当于吃50克(1两)主食。西红柿、黄瓜也是低热量食物。而肉、油类食物是高热量饮食。在零食中,干果(花生、核桃等)、饼干糕点等,都会使血糖增高。因此,零食吃得多,血糖就控制不好。
, 百拇医药
另外,许多病人非常惧怕低血糖,只要感觉饥饿就进食。其实,有时血糖很高时病人也感觉饿,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营养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饥饿”了。建议患者参考标准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属于肥胖、消瘦还是正常。然后结合工作强度制订饮食治疗方案。在感觉饥饿时先查血糖,如果没有低血糖,就不要进食。如果出现低血糖,需要看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看病要带两类资料
病例2:李先生,50岁,发现糖尿病2年,先后在当地县医院、北京多家医院看病,来的时候资料没带齐,自己也记不得自己的化验结果了。结果问诊耽误了不少时间,并且全部指标不得不重查一遍,花了不少钱。
许樟荣:患糖尿病后,需要经常到医院复诊,一般是每月一次。如果病情不稳定,则要增加就诊的频率。
就诊时应将两类资料带齐,一是近期的检查结果,二是目前用药的名称和剂量。医生调整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的依据是血糖指标,即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中心环节,另外,纠正血脂异常和控制高血压也十分重要。病友在家自测的血糖、血压水平反映的是真实的病情,这些在家测的指标有时要比在医院检查更客观和更全面,所以每次就诊时都要携带,也能大大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提高就医效率。如果患者不识字,可以请家人帮忙,将平时用药和血糖监测结果写在纸上备查。如果这也做不到,那就干脆将所用药物带来,就诊时请医师作为参考。▲
, 百拇医药
看病前吃不吃饭
病例3:孙女士,35岁,早上6点就来医院排队,因为想化验抽血,没敢吃东西。上午候诊的时候饿了,担心低血糖,吃了3片饼干。到看病的时候,医生说:“要想准确地测血糖,要么绝对不吃,要么吃好。介于吃与不吃之间的血糖不准。”
许樟荣:糖尿病患者看病时应该空腹还是饱餐后,取决于看病的目的。如果是第一次就诊或较长时间没有看病,此次来复诊,最好是空腹。这是因为,首次就诊或间隔很长时间(如半年以上)的复诊,医生往往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等,其中查血脂和肝肾功能,需要抽空腹血。如果患者平时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血脂也正常,复诊的目的是取药,那就可以正常服药和进餐,到医院后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快速的手指血糖即可。一般而言,对于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而言,餐后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也大多是满意的。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检查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像孙女士这样临时吃3片饼干,既不是空腹状态,又不是平时的餐后状态,检查这样的餐后血糖,反映不出平时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临床意义不大。▲
, 百拇医药
降糖不戒烟,白搭
病例4:陈先生,56岁,患糖尿病8年,前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现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基本正常。但他一直没有戒烟。
王玉珍: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很常见,尤其是病史较长、男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情况时。一般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多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人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的年龄会大大提前,女性尤其明显。而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甜蜜而沉默”的杀手。为什么是沉默的呢?因为许多病人会出现无痛性心绞痛、无痛性心力衰竭,非常危险。吸烟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戒烟,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是如此。陈先生已经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如果不戒烟,搭好的动脉桥和其他血管还会出现狭窄。为了避免心脏意外事件,除了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必须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确诊糖尿病,都查啥
, 百拇医药
病例5:王先生,40岁,2月前在家乡查出糖尿病,只知道自己空腹血糖高,别的都没查。来看专科门诊时,医生要给他做全套化验检查,他不理解,“不是血糖高吗?查尿、眼睛、四肢干嘛?”
王玉珍:许多病人都认为空腹血糖高是糖尿病,不知道餐后血糖增高的意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如果只查空腹血糖,会有一半以上病人误诊。
血糖达标值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有些病人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高,仍然不能说糖尿病控制住了。对于像王先生这样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每月应至少查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注射胰岛素治疗,或者出现了急性疾病,需要调整治疗,检查血糖的次数还要增加。
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糖尿病人常合并高血脂,需要定期检查血脂。另外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肾脏、眼底、神经系统并发症,所以每年要进行一次相关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并了解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 百拇医药
自行停药害处大
病例6:赵先生,54岁,发现糖尿病3年,一开始吃着达美康等口服药,后来一个亲戚介绍一种叫做“××胶囊”的中成药,说是能“活化胰岛素受体,消除胰岛素抵抗,实现血糖的自主调节”。这个药吃了半年,自己把原来的西药停了,现在血糖又高了,空腹血糖到了10毫摩尔/升,还感觉手脚麻木,眼神也不如原来好使了。
许樟荣:许多糖尿病患者有一种心理,就是希望能服用一种药,既能根治糖尿病,又不需要控制饮食,因而很容易被“江湖医生”和所谓的好心人“忽悠”了。和这位患者一样,很多人花了不少钱,得到的却是不利于甚至有害健康的方法。我们希望糖尿病患者正视现实,相信科学,看病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并花一些时间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体能影响
男糖尿病患者寿命
, 百拇医药 人们大都了解减肥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日前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专家指出,在评估男性糖尿病患者寿命方面,体能比体重更重要,因此建议患者加强体能锻炼。本研究对象为269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体能较好的患者,无论胖瘦,死亡风险都明显降低。▲
(侯 瑞)
血糖高伤害听力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听力损伤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研究对5140名年龄在20—69岁的人进行了听力检查及糖尿病病史询问。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原因是高血糖会伤害内耳小血管及神经。▲
(侯 瑞)
强化降糖减少肾病风险
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ADVANCE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糖策略能减少1/5发生肾病的风险。该研究由澳大利亚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的专家发起并设计,全球有20多个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参与,纳入1万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与随访长达5年。该研究以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或以下作为治疗目标。强化干预手段包括向研究对象提供磺酰脲、改进的格列齐特缓释片以及其他必需药物。▲
(张 彤)
防治糖尿病征文启动
为了传播正确的防治糖尿病知识,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编、美国礼来公司支持的《防治糖尿病——患者故事100篇》公益图书有奖征文活动启动。此活动为“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糖尿病·2008)”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文要求围绕“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讲述抗击糖尿病的故事,1000—1500字。征文2008年10月31日截稿。投稿地址:北京100020信箱07分箱征文评选办公室(100020),或E-mail: dm@onehealthpr.com。▲
(蒋乃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