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63kb)。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篇题解释:
举,列举;痛,疼痛。本文列举了十四种疼痛的临床特点,阐述了因寒致痛的病理机制,因本篇首论疼痛,故篇名举痛。
◆ 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对疼痛产生的机理及九气为病的阐述,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皆可影响人体气的运动而产生相应的病变,疼痛是由于寒邪引起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九气为病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脏腑之气逆乱所致病证,从而论证了"百病生于气"的理论观点。
教学内容
寒邪客于经脉导致疼痛的病机。
举例十四种疼痛,论述问、望、扪综合诊察的运用,痛证的鉴别诊断,以及疼痛辨证要点。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
九气致病的机理、病证。
目的要求
掌握痛证形成的病理机制,以及十四种痛证的辨证要点。
结合痛证内容,理解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理解"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九气为病的机理、症状与临床意义。
熟记:"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原文解析
◆ 寒邪致痛的机理。
◆ 十四种疼痛的鉴别诊断。
◆ 多种致病因素所致脏腑气机的逆乱。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寒邪致痛的机理
原 文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词解: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天道,指自然界。验,指检验,验证。介宾注:"天与人一理,其阴阳气数,无不相合,故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厌:《说文》:"厌,合也。"有对照比验之义。与上文"合"、"验"义相通。
要数极:谓重要道理之本源。杨上善注云:"得其要理之极,明达故也。数,理也。" 言而可知:谓听病人的主诉,可得知其病情。"言",即问诊。
视而可见:谓望病人之色,可得知病之所主。"视",即望诊。 扪而可得:谓通过切脉和触按,可得知病之所在。"扪",即切诊。
稽迟:稽,留也;迟,行运迟缓。言血脉运行阻滞不通。
语 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定会联系到人体生命的生理、病理规律;善于谈论古代养生经验的,必然会结合当今的实际;善于谈论别人的理论实践的,必然会比照自己的临床实践。只有这样,对真理的认识才不致于迷惑,对关键规律的认识才能达到完善,即达到了明达事理的境界。现在我想向你请教,把你通过问诊而知晓病情,通过望诊而发现病变,通过切诊和触诊而得知病位的经验告诉我,从而启发我的蒙昧,解除我的疑惑,我可以听一听这些道理吗?岐伯再次叩头回答说:具体的您想问什么呢?黄帝问:我想听一听人体五脏突然疼痛,是什么邪气引起的。岐伯回答: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寒气侵入经脉就会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涩滞不畅,如果寒邪侵入经脉之外,就会使脉道变细(寒主收敛),从而导致此经脉所供应组织的气血减少,如果寒邪侵入经脉之内,就会使气血阻滞(寒主凝滞),都会发生突然疼痛。
释 义
痛证比较复杂但又常见,对其进行辨证,必须把问诊、望诊和切诊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病情。
寒邪所伤是致痛的常见病因。寒邪伤人,一则可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二则因血脉不畅,脏腑组织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气血亏少,不荣则痛。
因此,"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应是互文,意即客于脉外则气血少,客于脉中则气血不通,前一句阐释所谓"不荣则痛",后一句阐释"不通则痛",因此,是疼痛机理的总纲。【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寒气。病机:经脉气血滞涩不通是痛的主要机理。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十四种疼痛的鉴别诊断
原 文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词解:
喘动而应手:指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喘"与"动"同义。 阴股:大腿内侧近前阴处。杨上善注:"髀内为股,阴下之股为阴股也。"
宿昔:宿,止也。昔,久远也。宿昔,即稽留日久。 各不同形:形,证候表现。言以上十四种疼痛其证候表现各异。
缩踡:踡,不伸之意。即收缩不伸。 绌急:绌,屈曲也;急,拘急也。绌急,即屈曲拘急。
炅:同炯,热之意。马莳注:"偶得炅气,或火或汤之类,则行于外,故卒然而痛又止也。炅者,热气也。 上:疑为"之"字之误。
膜原:腹腔内脂膜之间。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 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冲脉有深浅之别,此言邪客其深者。
脉不通则气因之:血脉不通则气亦随之而不通。吴崑:"气因之,气从之也。" 背俞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脉,行于背部的部分有五脏六腑之俞穴,故称之。
厥气:即寒逆之气。疑其与下文"寒气"误倒。律以上下各节,此应作"寒气客于阴股,厥气上及少腹。" 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泄,即向上泄越。竭,遏止也,阻隔不通之义。寒气客于五脏,阴气阻绝于内,阳气泄越于外 ......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篇题解释:
举,列举;痛,疼痛。本文列举了十四种疼痛的临床特点,阐述了因寒致痛的病理机制,因本篇首论疼痛,故篇名举痛。
◆ 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对疼痛产生的机理及九气为病的阐述,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皆可影响人体气的运动而产生相应的病变,疼痛是由于寒邪引起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九气为病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脏腑之气逆乱所致病证,从而论证了"百病生于气"的理论观点。
教学内容
寒邪客于经脉导致疼痛的病机。
举例十四种疼痛,论述问、望、扪综合诊察的运用,痛证的鉴别诊断,以及疼痛辨证要点。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
九气致病的机理、病证。
目的要求
掌握痛证形成的病理机制,以及十四种痛证的辨证要点。
结合痛证内容,理解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理解"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九气为病的机理、症状与临床意义。
熟记:"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原文解析
◆ 寒邪致痛的机理。
◆ 十四种疼痛的鉴别诊断。
◆ 多种致病因素所致脏腑气机的逆乱。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寒邪致痛的机理
原 文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词解: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天道,指自然界。验,指检验,验证。介宾注:"天与人一理,其阴阳气数,无不相合,故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厌:《说文》:"厌,合也。"有对照比验之义。与上文"合"、"验"义相通。
要数极:谓重要道理之本源。杨上善注云:"得其要理之极,明达故也。数,理也。" 言而可知:谓听病人的主诉,可得知其病情。"言",即问诊。
视而可见:谓望病人之色,可得知病之所主。"视",即望诊。 扪而可得:谓通过切脉和触按,可得知病之所在。"扪",即切诊。
稽迟:稽,留也;迟,行运迟缓。言血脉运行阻滞不通。
语 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定会联系到人体生命的生理、病理规律;善于谈论古代养生经验的,必然会结合当今的实际;善于谈论别人的理论实践的,必然会比照自己的临床实践。只有这样,对真理的认识才不致于迷惑,对关键规律的认识才能达到完善,即达到了明达事理的境界。现在我想向你请教,把你通过问诊而知晓病情,通过望诊而发现病变,通过切诊和触诊而得知病位的经验告诉我,从而启发我的蒙昧,解除我的疑惑,我可以听一听这些道理吗?岐伯再次叩头回答说:具体的您想问什么呢?黄帝问:我想听一听人体五脏突然疼痛,是什么邪气引起的。岐伯回答: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寒气侵入经脉就会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涩滞不畅,如果寒邪侵入经脉之外,就会使脉道变细(寒主收敛),从而导致此经脉所供应组织的气血减少,如果寒邪侵入经脉之内,就会使气血阻滞(寒主凝滞),都会发生突然疼痛。
释 义
痛证比较复杂但又常见,对其进行辨证,必须把问诊、望诊和切诊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病情。
寒邪所伤是致痛的常见病因。寒邪伤人,一则可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二则因血脉不畅,脏腑组织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气血亏少,不荣则痛。
因此,"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应是互文,意即客于脉外则气血少,客于脉中则气血不通,前一句阐释所谓"不荣则痛",后一句阐释"不通则痛",因此,是疼痛机理的总纲。【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寒气。病机:经脉气血滞涩不通是痛的主要机理。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十四种疼痛的鉴别诊断
原 文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词解:
喘动而应手:指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喘"与"动"同义。 阴股:大腿内侧近前阴处。杨上善注:"髀内为股,阴下之股为阴股也。"
宿昔:宿,止也。昔,久远也。宿昔,即稽留日久。 各不同形:形,证候表现。言以上十四种疼痛其证候表现各异。
缩踡:踡,不伸之意。即收缩不伸。 绌急:绌,屈曲也;急,拘急也。绌急,即屈曲拘急。
炅:同炯,热之意。马莳注:"偶得炅气,或火或汤之类,则行于外,故卒然而痛又止也。炅者,热气也。 上:疑为"之"字之误。
膜原:腹腔内脂膜之间。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 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冲脉有深浅之别,此言邪客其深者。
脉不通则气因之:血脉不通则气亦随之而不通。吴崑:"气因之,气从之也。" 背俞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脉,行于背部的部分有五脏六腑之俞穴,故称之。
厥气:即寒逆之气。疑其与下文"寒气"误倒。律以上下各节,此应作"寒气客于阴股,厥气上及少腹。" 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泄,即向上泄越。竭,遏止也,阻隔不通之义。寒气客于五脏,阴气阻绝于内,阳气泄越于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6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