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950
第六章 解表剂.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8kb)。

    第六章 解表剂

    【教学目的】

    1.解表剂的概念、立法依据、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再造散(8)

    3.熟悉桑菊饮、止嗽散(2)

    【教学内容】

    概述

    1.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属八法中之"汗法"。

    解表剂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组成该类方剂的药物(解表药为主)、功效(发汗、解肌、透疹)及其治疗的适应证(治疗表证)。

    2.立法依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伤人,一般都会出现表证(症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苔白脉浮)。此时邪气较轻,可以用解表剂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3.适应证:

    表证 这是本类方剂主要治疗之证。

    所谓表证,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肌表而出现的症候。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病邪初犯,病位在表,如治疗及时,疗效显著,疾病易于恢复;若因失治或误治,病邪不从外解,而反深入于里,致使病情加重,或转为他患。清代程钟龄将"汗法"列入"八法"之首,可见本类方剂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治疗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有表证,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为什么呢?

    麻疹初期,麻疹以外透为顺,使用解表剂可以助麻疹病毒外透肌表而愈。

    疮疡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解表剂的辛散发表作用,能促使疮疡的消散。

    水肿初期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郁于肌表,用解表发汗的方法,可促使水肿迅速消退。肺主皮毛,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腰以上水肿多为风水相搏,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类方剂功能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水随汗而解。疟疾、痢疾初期,通过使用解表剂,能够缩短病程。

    4.分类

    表邪有寒热性质的不同,患者体质有强弱的区别,或原有其他病

    证又感外邪等。根据这些情况,一般将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剂----辛温解表药为主----发散风寒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剂----辛凉解表药为主----发散风热

    正虚外感之证----扶正解表剂----解表药为主配伍补益药----扶正解表

    5.使用注意

    1)掌握适应证

    临床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无表证者不用。若表邪未尽又有里证者,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2)煎法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服法 (温服 保暖 助汗)

    解表剂宜温服,服后饮适量热开水,覆衣被取微微汗出以解散表邪,治愈表证。解表剂发汗,以周身微汗为度,汗后应脉静身凉,不可过汗造成伤阴或亡阳。

    4)禁忌

    若病已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可用。同时也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5)因时因地制宜

    南方人腠理比较疏松,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本身容易出汗,因此,使用解表剂时,药物用量应该轻。

    北方人腠理相对较密,或者人在冬季时,因为天气的缘故,人体出汗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在使用解表剂时,药物的用量可稍大些。--、辛温解表剂

    以辛温解表药物为主组成,常用药物为麻黄、桂枝、苏叶、防风、荆芥等。常配伍宣肺止咳化痰药,若兼气滞者伍理气药,挟湿者伍祛湿药。

    功能主要发散风寒,以开泄腠理、疏散宣通肺卫之气,使汗液外泄,风寒之邪亦随汗而解。

    适应证为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等。

    麻黄汤*

    【方源】 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命名】 根据君药命名。

    【组成与方解】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君)

    桂枝 -- 温经散寒 透达营卫 (臣)

    杏仁 -- 降利肺气 止咳平喘 (佐)

    炙甘草-- 调和诸药 (佐使)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为外感风寒表实证而设。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侵犯人体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因寒性收引凝滞,可导致卫阳被遏,腠理闭塞,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是因为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所致;肺主气,外合皮毛,寒邪束表,毛窍闭塞,肺气不能宣通,则上逆而为咳喘。邪在肌表,尚未化热入里,故舌苔薄白。脉浮紧,紧是寒邪收引之象,浮为病在表之征。

    综合上述,本证之病机是寒邪郁于肌表,肺气失宣,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理论,治疗当以辛温发汗。

    方中麻黄辛苦而温,入肺经。既能够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是针对主证而设立的一味主药,所以为方中的君药。

    桂枝辛温,温经散寒,透达营卫,既可以助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又可温经止痛而调和营卫,为方中臣药。桂枝与麻黄同用则发汗解表之力大增,麻黄发汗,能开腠理毛窍,以开驱邪之路,使邪有出路,桂枝解肌,能温经通阳,调和营卫,气血运行通畅。二者配伍合用,相得益彰,使汗出则邪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可解。

    杏仁苦温,降气平喘。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发散,所以方中再配伍杏仁降肺气、散风寒,与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恢复肺的宣降功能,加强麻黄平喘作用。为方中佐药。

    炙甘草甘温而平,一方面可以调和麻黄、杏仁的宣降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缓解麻黄、桂枝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至于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而兼有佐药之义。

    【配伍特点】

    麻黄、桂枝相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本方主要由两类药组成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

    止咳平喘药: 杏仁、麻黄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嗽气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

    【临床应用】

    1.本方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凡风寒袭肺、咳嗽痰多、气逆胸满者去桂枝,加苏子、桑白皮、赤茯苓、陈皮,以奏发散风寒、化痰平喘之功。(华盖散)

    3.外感风寒湿邪,袭于肌表,肢节烦疼者,伍苍术或白术、或去桂枝加生薏苡仁以解表祛风除湿。(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

    4.外感风寒表实证兼有内热的症状,如见有寒热俱重,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脉浮紧者,可倍用麻黄用量,加石膏、生姜、大枣以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大青龙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1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