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1 > 正文
编号:11611211
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骨科学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kb)。

    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骨科学

    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邱贵兴 2007-1-27 12:48:47 点击:11 次 发表评论

    骨折、脊柱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影响着上千万人的生活,这些疾病都是急待攻克的医学难题。在此,本人分别从创伤、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以及骨科基础等方面回顾我国过去一年骨科领域的进展,并对未来骨科发展的走向进行展望。

    骨与关节创伤

    近年来,创伤骨科日益趋向于微创化,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及微创手术系统(LISS)、微创钢板固定(MIPO)、非扩髓股骨髓内针(UFN)、非扩髓胫骨髓内针(UTN)的应用,微创技术的日益推广,导航系统的应用等。有作者报告应用LCP治疗上肢长骨干骺端粉碎骨折10例的初步结果,结果满意。有作者报告应用MIPO小切口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9例,术后Neer评分平均为72.964±5.62。有作者报告应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30例,认为固定有效。

    多位作者均报告了应用MIPO和LISS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及胫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结果,发现其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稳定可靠,愈合迅速,是很有前途的新方法。对于治疗困难的Pikon骨折,多数作者倾向于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内、外固定进行治疗。有作者报告了应用MIPO技术治疗严重粉碎的Pikon骨折,认为其效果满意。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仍然是骨科领域中发展迅速的热点之一,采用生物治疗促进融合以及人工椎间关节成形又是脊柱外科中的两个热点。此外,微创脊柱外科又代表了现代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

    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有微创化趋势。有多位作者报告,采用胸腔镜下前路矫形固定治疗脊柱侧凸,具有减少术中失血、术后胸痛和上肢功能障碍等优势,但是有手术时间长、难度大、适应证相对较少、医师过度接受X线照射等缺点,目前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和长期的随访结果。

    微创脊柱外科 微创脊柱外科成为了脊柱外科的一大发展方向。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微创技术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如经皮穿刺切吸术,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内窥镜下激光间盘切除术,微创后外侧间盘切除术等。目前微创后路减压、融合和固定技术被广泛用于间盘摘除、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原位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经神经根管椎间融合(TLIF)等。然而,必须意识到,对于微创技术的效果、适应证、局限性、并发症目前仍知之甚少,仍缺乏长期随访结果,因此,需要进行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确定其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在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yphopkasty)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也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有作者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43例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术后疼痛于48小时内缓解,功能改善明显。有作者研究了应用生物活性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作为强化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索适合临床应用的磷酸钙骨水泥和显影剂的调配比例,证实了使用CPC行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有作者报告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应力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作为一种新技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也有其存在问题尚待解决。

    颈椎病

    近年来,有关颈椎病的前路与后路内固定的研究内容较多。关于颈椎前路固定,主要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如何进行植骨融合,是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还是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或者采用钛笼填塞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作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比较上述方法,结论才更为可信。

    关于颈椎后路内固定,多数作者报告的内容围绕着如何达到手术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标准化,如颈椎椎弓根投影点的分布特征、采用虚拟X线影像导航系统引导颈椎后路内固定,使植入椎弓根螺钉达到精确制导。

    腰椎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国内关于退变性椎间盘病变、退变性腰椎侧凸、退变性腰椎不稳与椎管狭窄这一腰椎退变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

    一些作者尝试探索了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关节突关节成形以及基因治疗,但是,治疗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要时间的证明。有作者报告了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优良率为86.6%,主要并发症有延时射精和粘连性肠梗阻等。从理论上讲,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效果尚不能肯定。

    人工关节外科

    过去一年中,学者们的研究内容涉及了关节外科的多个领域。

    在人工髋关节方面,突出的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中、长期随访有较大的进步并予以重视。5~10年的随访资料表明,国内THA的效果接近国际水平,对于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防措施。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增加,难度增加,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有较大的进展,包括应用组合式翻修假体,打压植骨/结构性植骨修复翻修术中骨缺损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技术的应用包括微创小切口THA、髋臼内陷截骨术。结合THA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应用及股骨头表面置换术的应用等均显示了我国人工髋关节外科的进展速度之快,且与国际差距逐步缩小。

    人工膝关节外科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数量较以前明显增加,效果可靠,并对相关的问题如软组织平衡、术中截骨定位状态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新技术的应用表现为导航技术在TKA的应用,在我国已经开始。

    此外,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病例都有明显的增加,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有关技术,人工肩、肘及踝关节在临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节镜外科

    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等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日臻完善,尤其是十字韧带重建技术的效果令人鼓舞,而且关节镜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关节以外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这大大开发了关节镜的使用范围,为一些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及微创的治疗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