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903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25kb)。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篇题解释

    本篇是《内经》中集中讨论疾病治疗原则的篇章之一。篇中的前半部分论述了疾病的标本及治法的逆从,后半部分论述了疾病的传变规律和预后,故篇名"标本病传论"。正如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所说:"本篇前二节论标本,后八节论病传,故名篇。"选文为前半部分。

    ◆ 主题思想

    本篇指出病有标本阴阳之变,治有先后逆从之理,临床有现实指导意义。故本文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指出标本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标本的运用,相当灵活,根据具体情况有病在本取之本,有病在本取之标,有病在标取之标,有病在标取之本等的不同,这就是先后缓急的处理方法。总之,运用标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最后指出疾病的传变,是以五行配五脏,以其相克关系而定。以相克次序的五脏传变预后多不良,若间隔一脏或二、三脏者,预后良好。

    教学内容

    治病求标求本的意义。

    标本先后的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标本的概念及其先后的原则。

    掌握腹满与大小不利治其标的机理,并理解脾胃转输作用在治疗中的意义。

    原文解析

    ◆ 辨别标本的标准及施治原则。

    ◆ 标本治则的临证运用示范。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辨别标本的标准及施治原则

    原 文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词解:

    病有标本: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病有标本,主要指病发先后及主次,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张介宾注:"病之先受者为本,病之后变者为标。生于本者,言受病之原根,生于标者,言目前之多变也。" 刺有逆从:指针刺等治法有逆治和从治的不同。逆治为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为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前后相应:治疗时对先发病证与后发病证前后互相照应。 标本相移:先治本病或先治标病,不能固定不变,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正行无问:自己正确施行,而不必询问他人。

    语 译

    黄帝问道:疾病有所谓"标病"和"本病"的区别,针刺方法有所谓"逆治"和"从治"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说:凡是针刺之前,首先必须分辨清楚病变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并把病变过程中先出现的症状和后出现的症状的相互关系搞清楚,然后再决定运用合适的治法,或者运用逆治法,或者运用从治法;或者先治疗标病,或者先治疗本病,灵活掌握。因此,有的情况下可以见到标病就先治疗标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本病就先治疗本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本病却先治疗标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标病却先治疗本病。从治疗效果来看:有的采用治疗标病的方法而见效;有的则采用治疗本病的方法而治愈了疾病;有的运用从治的方法而获得效果;有的则运用逆治的方法而使病变痊愈。所以,如果能熟练地掌握逆治和从治的原则方法,那么就可以放手治疗,而不必有所疑虑;如果能透彻地认识疾病的标病和本病,以及疾病的先后、轻重、缓急,治疗时就能屡治屡效,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标本的道理,治疗时必然是盲目胡乱的。

    释 义

    本段集中阐述了辨别标病和本病的标准及其施治原则。

    病有标本 一病之中,有本有标。一般说来,本是指先发的、主要的病证,标则是后继出现的较为次要的病证。辨明标本是正确施治的前提,不知标本,治疗就会陷于盲目。

    刺有逆从 凡治疾病,既要遵循调节阴阳盛衰之大法,也要注重标本先后的原则。所谓逆治,即病在本先治标或病在标先治本。所谓从治,即病在本先治本或病在标先治标。这种逆治与从治之间的选择,即"标本相移",完全要依据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需要而定。

    按 语

    关于标本的含义。本,指草木之根;标,又称为末,为草木枝叶末梢。通常以标本喻相关而又对立的事物。

    标本:《内经》中所用标本的概念,所指代的事物很广泛。如谓六气之标本,则风、热、火、湿、燥、寒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是为标本中气之论,见《素问·至真要大论》;医患间的标本,则"病为本,工为标",见《素问·汤液醪醴论》;体内结构间之标本,则内脏为本,肢体为标,见《灵枢·终始》;病脏间的标本,水肿病则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见《素问·水热穴论》;病发先后主次之标本,即如本篇所述。后世在《内经》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了标本的范围,如称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病证为标;里病为本,表病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等。近年,一些学者又运用矛盾运动的法则来认识标本问题。

    标本相移,刺有逆从。本节指出,大凡治病,或用见本治本、见标治标的从治法,或用见本治标、见标治本的逆治法。

    【举例】如《灵枢·终始》说:"病先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灵枢·五色》也说:"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病先发先治,后发后治,乃是常规常法。但又要注意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当标病本病的主从关系发生改变的时候,治疗的重点也要随之加以调整,即标本相移,而由从治变为逆治。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标本治则的临证运用示范

    原 文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词解:

    小而大、少而多、浅而博:皆谓只要掌握了阴阳逆从标本之理,就能对疾病的认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粗浅到广博。 言一而知百病之害:一,指阴阳逆从标本之理。疾病种类虽多,不外阴阳;病证虽杂,不外标本;治法虽众,无非逆从。故言一阴阳逆从标本之理,便可触类旁通,尽知多种疾病的危害。

    小而大、少而多、浅而博:皆谓只要掌握了阴阳逆从标本之理,就能对疾病的认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粗浅到广博。 言标与本,易而勿及:谓标本逆从之理,不难理解,但在具体运用中,又不易达到要求。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治疗违反标本之理,则为治之逆;符合标本之理,则为治之顺。此逆从指治疗效果的成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