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本草易读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48kb)。
<篇名>本草易读
书名:本草易读
作者:汪讱庵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内容:《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
撰方
,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品日增,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经》制方,其精
无如
耳目所及无多,古今名实互异,地土殊产,气味异质,一时难以推测。故特即诸家增补,择
其稍精详者,附诸《本经》,合为一体,兼为稍敛句法,以便诵读。其土产形状,真赝谬误
,悉折衷于李氏《纲目》,如是而已。盖本草之撰,代有其作,试举其目,兼约其略。陶氏
参《别录》而名医仍旧,(萧梁陶弘景增补《名医别录》。)徐氏增《药对》而雷公悉遵。(
北齐徐之才补《雷公药对》。)唐之英公,后增修乎通明,而详定又赖苏恭;(唐李 撰《英
公本草》,长史苏恭重订)。蜀之韩升,重校证夫新唐,而图说颇详陶、苏。(唐伪翰林韩保
升撰《蜀本草》。)黑白异迹,《开宝》取唐蜀而更订,(宋开宝间,刘翰撰《开宝本草》)。继踵者,嘉佑之《补注》;(宋嘉佑间,命郎中林亿、禹锡撰《嘉佑补注》)。图说相谬,《图经》继《补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苏洵撰《图经本草》)。参效者,寇
氏之《衍义》。(宋医官寇宗 撰《本草衍义》。)他若《千金》之食治,(唐孙思邈撰《千
金·食治》)。不遗食物;孟、张之《食疗》,(唐孟诜、张鼎等撰《食疗本草》)。取法食
医。士良明食品之性,(宋南唐医学助教陈士良撰《食性本草》)。专务调养藏器拾药性之遗
,(唐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不厌僻怪,采百药而收单方,《证类》复改为《大观》
(宋时蜀医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后改《大观本草》)。分诸药而配五行,《补遗》推展
乎《衍义》。(元末朱丹溪撰《衍义补遗》。)明 炼熬煮之法,雷公之《炮炙》,(刘宋时
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
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
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子王好古着《汤液本草》)。源渊相
授。迨至有明,《集要》循古,(王伦着《本草集要》)。《蒙筌》凿句,(陈嘉谟着《本
草蒙筌》)。《发挥》因循,(徐彦纯着《本草发挥》)。《会编》撮要。(汪机着《本草会编
》。)盛矣,李氏《纲目》,(李时珍着《本草纲目》)。统括诸家,引证百氏,萃玉集锦,指谬
独赖
此撰之存。第卷帙太繁,不无滥与,而吴越一家,卒难割分。展如之人,得无登兰台而趑趄
也耶。然而诗以约精,笔随削成。述创非劳,悲悯倍切,所谓先天下而忧其忧也。居闲闲而
怀济世之隐者,得毋类是。于焉,即素日所珍,诠次成编,具陈臆见,以当胪言,聊以备亿
兆疾痛之需,成一部阴骘之书,如是焉耳。
<目录>
<篇名>例
内容:一、昔唐慎微撰《证类》,悉收古今验方附入,《纲目》因之增广数倍。第收括太繁,未
经
详择,优劣并载,不无包荒。兹于千万方中,加意去取。凡险危峻猛、赝伪邪僻之品,用之
而意有畏难者,并弃如遗。所有精详真实、轻淡简便之剂,试之而效如应响者,悉收入录。
更于诸家大剂,选其尤切实者,与所带试奇效大小诸方,随附每味之下,则庶几因症查方,任意驱使,可无畏缩忐虚之虑。
一、医家本草不读,则药性不明;即偶读矣,或旋忘之,虽读如无读,而仍药性不明;
药性
不明,于病之寒热虚实虽悉,于药之寒热温凉则昧,且于药之反畏宜忌,更相违逆。如是欲
用药却病,将药与症,两不相符,而欲拯厄拔苦,生死骨肉也,难矣。兹于精拣各方,附于
各药之下,因症用方,按门查寻,一览而知方所在,即一览而知药之性,盖方之所在,即药
性之所在也。
一、用药治病,有轻病立愈,重病悠轻,小症忽大,危症卒死者,峻猛大剂是也;有小
病略
瘥,大病少效,轻症不重,重症不危者,轻淡小方是也。盖以峻猛治病,恒治十而愈六,而
四者必损。何者?不有大胜,必有大败也。以轻淡治病,每疗十而愈四,而六者无恙。何者?纵无大功,亦无大过也。兹于小方,则加倍收之,于大剂,则约略举之。盖早储此心于不
求有功,只求无过之地。惟其不求有功也,而医家之功量,正无限矣。
一、医家治病,当以常问此心,无所抱愧为主。盖用药如用兵,难保常胜。我朝徐洄溪,江
南宿儒也。其导人以行医之道,惟小心谨慎,择清淡切病之品,俾病势少减,即无大功,亦
不贻害。若欺世徇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家纵不知,而此心不
能无愧也。愚以为非阅历深者,不能有此确论。兹所附诸方,皆轻淡切病之品,治病期以缓
攻,而效不欲速收。药方与本草,相辅而行,为寿世无穷之利。医家执此以行,则终身无抱
愧之时矣。
一、是编有本草未及载,而主治颇详于方中者,如甘草治下痢、疗羸瘦,防风通便秘、解诸
毒之类是也,读者由此而推测之,自能悟本草主治,犹有未尽之秘,依经制方,复有旁通之
妙。盖本草与药方,相须而行,大有裨益。而近世选本草者,每于诸药主治,则详言之,于
所药方,悉屏弃之,是未谙本草与药方,相辅而行之义也夫。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贵重者,悉多不录。以贵重者多伪,而且费资浓,取浓资买伪药,以
伪药治真病,于医、病两无所益。不惟无益,而反有损,故不多录。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遐僻者,亦不重载。以遐僻者,其来不易,或经雨湿虫蛀,渝其
故色
,或出殊产异道,失其常性。愚以为用药之际,当即照本草察其形色,尝其气味,各与本草
吻合,方为真品。然后再照如何炮炙,而后用之,方属妥当。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习见习知者,独加详收。以习见习知者,多真实无伪也。
一、是编诸方,即不常习医之人,亦可照症查方。如遇病患所求,即照目录中,查其所
病,再照所病,查其所兼症,乃照所症,寻篇查其所宜方。或此方不妥,再查目录中,另查彼方。或彼方仍不妥,欲另取大方,即照诸方中大方加减取用。仍即所方本部,查其药性之寒热
温凉、反畏宜忌,再即病之寒热虚实,而合观之,尽任用药。即不小效,亦无大咎。凡尿赤
便燥,舌苔气粗口渴者,实热也。尿清便滑,舌润气微,口不渴者,虚寒也。然外感初得,舌色亦润,不可不知。
一、是编当家值一部,以备缓急之需。盖即稍识字之人,亦可照症查方。或山僻之区,无地
求药,或贫寒之家,乏资制剂,即照目录所症。其旁注中 ......
<篇名>本草易读
书名:本草易读
作者:汪讱庵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内容:《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
撰方
,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品日增,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经》制方,其精
无如
耳目所及无多,古今名实互异,地土殊产,气味异质,一时难以推测。故特即诸家增补,择
其稍精详者,附诸《本经》,合为一体,兼为稍敛句法,以便诵读。其土产形状,真赝谬误
,悉折衷于李氏《纲目》,如是而已。盖本草之撰,代有其作,试举其目,兼约其略。陶氏
参《别录》而名医仍旧,(萧梁陶弘景增补《名医别录》。)徐氏增《药对》而雷公悉遵。(
北齐徐之才补《雷公药对》。)唐之英公,后增修乎通明,而详定又赖苏恭;(唐李 撰《英
公本草》,长史苏恭重订)。蜀之韩升,重校证夫新唐,而图说颇详陶、苏。(唐伪翰林韩保
升撰《蜀本草》。)黑白异迹,《开宝》取唐蜀而更订,(宋开宝间,刘翰撰《开宝本草》)。继踵者,嘉佑之《补注》;(宋嘉佑间,命郎中林亿、禹锡撰《嘉佑补注》)。图说相谬,《图经》继《补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苏洵撰《图经本草》)。参效者,寇
氏之《衍义》。(宋医官寇宗 撰《本草衍义》。)他若《千金》之食治,(唐孙思邈撰《千
金·食治》)。不遗食物;孟、张之《食疗》,(唐孟诜、张鼎等撰《食疗本草》)。取法食
医。士良明食品之性,(宋南唐医学助教陈士良撰《食性本草》)。专务调养藏器拾药性之遗
,(唐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不厌僻怪,采百药而收单方,《证类》复改为《大观》
(宋时蜀医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后改《大观本草》)。分诸药而配五行,《补遗》推展
乎《衍义》。(元末朱丹溪撰《衍义补遗》。)明 炼熬煮之法,雷公之《炮炙》,(刘宋时
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
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
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子王好古着《汤液本草》)。源渊相
授。迨至有明,《集要》循古,(王伦着《本草集要》)。《蒙筌》凿句,(陈嘉谟着《本
草蒙筌》)。《发挥》因循,(徐彦纯着《本草发挥》)。《会编》撮要。(汪机着《本草会编
》。)盛矣,李氏《纲目》,(李时珍着《本草纲目》)。统括诸家,引证百氏,萃玉集锦,指谬
独赖
此撰之存。第卷帙太繁,不无滥与,而吴越一家,卒难割分。展如之人,得无登兰台而趑趄
也耶。然而诗以约精,笔随削成。述创非劳,悲悯倍切,所谓先天下而忧其忧也。居闲闲而
怀济世之隐者,得毋类是。于焉,即素日所珍,诠次成编,具陈臆见,以当胪言,聊以备亿
兆疾痛之需,成一部阴骘之书,如是焉耳。
<目录>
<篇名>例
内容:一、昔唐慎微撰《证类》,悉收古今验方附入,《纲目》因之增广数倍。第收括太繁,未
经
详择,优劣并载,不无包荒。兹于千万方中,加意去取。凡险危峻猛、赝伪邪僻之品,用之
而意有畏难者,并弃如遗。所有精详真实、轻淡简便之剂,试之而效如应响者,悉收入录。
更于诸家大剂,选其尤切实者,与所带试奇效大小诸方,随附每味之下,则庶几因症查方,任意驱使,可无畏缩忐虚之虑。
一、医家本草不读,则药性不明;即偶读矣,或旋忘之,虽读如无读,而仍药性不明;
药性
不明,于病之寒热虚实虽悉,于药之寒热温凉则昧,且于药之反畏宜忌,更相违逆。如是欲
用药却病,将药与症,两不相符,而欲拯厄拔苦,生死骨肉也,难矣。兹于精拣各方,附于
各药之下,因症用方,按门查寻,一览而知方所在,即一览而知药之性,盖方之所在,即药
性之所在也。
一、用药治病,有轻病立愈,重病悠轻,小症忽大,危症卒死者,峻猛大剂是也;有小
病略
瘥,大病少效,轻症不重,重症不危者,轻淡小方是也。盖以峻猛治病,恒治十而愈六,而
四者必损。何者?不有大胜,必有大败也。以轻淡治病,每疗十而愈四,而六者无恙。何者?纵无大功,亦无大过也。兹于小方,则加倍收之,于大剂,则约略举之。盖早储此心于不
求有功,只求无过之地。惟其不求有功也,而医家之功量,正无限矣。
一、医家治病,当以常问此心,无所抱愧为主。盖用药如用兵,难保常胜。我朝徐洄溪,江
南宿儒也。其导人以行医之道,惟小心谨慎,择清淡切病之品,俾病势少减,即无大功,亦
不贻害。若欺世徇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家纵不知,而此心不
能无愧也。愚以为非阅历深者,不能有此确论。兹所附诸方,皆轻淡切病之品,治病期以缓
攻,而效不欲速收。药方与本草,相辅而行,为寿世无穷之利。医家执此以行,则终身无抱
愧之时矣。
一、是编有本草未及载,而主治颇详于方中者,如甘草治下痢、疗羸瘦,防风通便秘、解诸
毒之类是也,读者由此而推测之,自能悟本草主治,犹有未尽之秘,依经制方,复有旁通之
妙。盖本草与药方,相须而行,大有裨益。而近世选本草者,每于诸药主治,则详言之,于
所药方,悉屏弃之,是未谙本草与药方,相辅而行之义也夫。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贵重者,悉多不录。以贵重者多伪,而且费资浓,取浓资买伪药,以
伪药治真病,于医、病两无所益。不惟无益,而反有损,故不多录。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遐僻者,亦不重载。以遐僻者,其来不易,或经雨湿虫蛀,渝其
故色
,或出殊产异道,失其常性。愚以为用药之际,当即照本草察其形色,尝其气味,各与本草
吻合,方为真品。然后再照如何炮炙,而后用之,方属妥当。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习见习知者,独加详收。以习见习知者,多真实无伪也。
一、是编诸方,即不常习医之人,亦可照症查方。如遇病患所求,即照目录中,查其所
病,再照所病,查其所兼症,乃照所症,寻篇查其所宜方。或此方不妥,再查目录中,另查彼方。或彼方仍不妥,欲另取大方,即照诸方中大方加减取用。仍即所方本部,查其药性之寒热
温凉、反畏宜忌,再即病之寒热虚实,而合观之,尽任用药。即不小效,亦无大咎。凡尿赤
便燥,舌苔气粗口渴者,实热也。尿清便滑,舌润气微,口不渴者,虚寒也。然外感初得,舌色亦润,不可不知。
一、是编当家值一部,以备缓急之需。盖即稍识字之人,亦可照症查方。或山僻之区,无地
求药,或贫寒之家,乏资制剂,即照目录所症。其旁注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4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