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09~疮疡解.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46kb)。
《四圣心源》
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卷九
疮疡解
疮疡之病,因寒邪伤营,血涩气阻,积郁成热,肉腐为脓。阳盛则红肿而外发,阴盛则黑塌而内陷。其轻则疥癣之疾,其重则腹内之病。
《灵枢》义晰①而无方,《金匮》法略而未备,后世外科之家,仰钻莫入②,茫若其言,玉版尘封,金匮云埋。知若亚父,遭此难而身倾,贤如伯牛③,遘斯疾而命陨,贤智不解其义,而况余子乎。
往年目病,悔为庸妄所误,寒泄脾阳,耳后壅肿,清脓如注,又几误于外科之手。游息浮扬,一缕未断,念之至今病悸,作疮疡解。----------
①『晰』明也。《易·干》:"明辨晰也。"
②『入』原作"人",据闽本、蜀本、集成本改。
③『伯牛』春秋·鲁国人,名冉耕,孔门十哲之一。《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后人之文,用"伯牛之疾",指不治之症。----------
痈疽根原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臃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及其寒化为热,臃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如其经络阴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温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苏叶(三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治痈疽初起。
《金匮》: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痈疽因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伤而裹束卫气,卫气郁阻,不得外达,故见恶寒。卫郁热发,肉腐脓化,则成痈疽。
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桔梗(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炙)桂枝(三钱)甘草(二钱,炙)当归(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者。
黄芪人参牡蛎汤
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五味(一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
仙灵膏
地黄(八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黄芪(二两)丹皮(一两)桂枝(一两)
麻油一斤,黄丹八两,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一两,罐收。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
大黄牡丹汤
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冬瓜子(二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疽近肠胃,内热郁蒸者。
参芪苓桂干姜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丹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阴盛内寒,及脓清热微者。
甚加附子。
仙掌丹
斑蝥(八钱,去头翅,糯米炒黄用,去米。川产者良。余处不可用)前胡(四分,炒)乳香(一钱,去油)没药(一钱,去油)血竭(一钱)元参(四分)冰片(五分)麝香(五分)
研细,瓶收。
凡阳证痈疽初起,针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之,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重者一日一换,一两日愈,神效。脓成无用,阴证不治。----------
痈疽根原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臃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及其寒化为热,臃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如其经络阴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温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苏叶(三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治痈疽初起。
《金匮》: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痈疽因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伤而裹束卫气,卫气郁阻,不得外达,故见恶寒。卫郁热发,肉腐脓化,则成痈疽。
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桔梗(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炙)桂枝(三钱)甘草(二钱,炙)当归(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热退 ......
《四圣心源》
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卷九
疮疡解
疮疡之病,因寒邪伤营,血涩气阻,积郁成热,肉腐为脓。阳盛则红肿而外发,阴盛则黑塌而内陷。其轻则疥癣之疾,其重则腹内之病。
《灵枢》义晰①而无方,《金匮》法略而未备,后世外科之家,仰钻莫入②,茫若其言,玉版尘封,金匮云埋。知若亚父,遭此难而身倾,贤如伯牛③,遘斯疾而命陨,贤智不解其义,而况余子乎。
往年目病,悔为庸妄所误,寒泄脾阳,耳后壅肿,清脓如注,又几误于外科之手。游息浮扬,一缕未断,念之至今病悸,作疮疡解。----------
①『晰』明也。《易·干》:"明辨晰也。"
②『入』原作"人",据闽本、蜀本、集成本改。
③『伯牛』春秋·鲁国人,名冉耕,孔门十哲之一。《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后人之文,用"伯牛之疾",指不治之症。----------
痈疽根原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臃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及其寒化为热,臃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如其经络阴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温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苏叶(三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治痈疽初起。
《金匮》: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痈疽因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伤而裹束卫气,卫气郁阻,不得外达,故见恶寒。卫郁热发,肉腐脓化,则成痈疽。
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桔梗(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炙)桂枝(三钱)甘草(二钱,炙)当归(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者。
黄芪人参牡蛎汤
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五味(一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
仙灵膏
地黄(八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黄芪(二两)丹皮(一两)桂枝(一两)
麻油一斤,黄丹八两,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一两,罐收。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
大黄牡丹汤
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冬瓜子(二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疽近肠胃,内热郁蒸者。
参芪苓桂干姜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丹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阴盛内寒,及脓清热微者。
甚加附子。
仙掌丹
斑蝥(八钱,去头翅,糯米炒黄用,去米。川产者良。余处不可用)前胡(四分,炒)乳香(一钱,去油)没药(一钱,去油)血竭(一钱)元参(四分)冰片(五分)麝香(五分)
研细,瓶收。
凡阳证痈疽初起,针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之,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重者一日一换,一两日愈,神效。脓成无用,阴证不治。----------
痈疽根原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臃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及其寒化为热,臃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如其经络阴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温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苏叶(三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治痈疽初起。
《金匮》: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痈疽因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伤而裹束卫气,卫气郁阻,不得外达,故见恶寒。卫郁热发,肉腐脓化,则成痈疽。
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桔梗(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炙)桂枝(三钱)甘草(二钱,炙)当归(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热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