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2 > 正文
编号:11611777
腹泻是婴儿期的常见病.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kb)。

    腹泻是婴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腹泻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下约占半数。现代医学认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对营养的需求相对较高,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常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此期正为母乳喂养向人工喂养转换的特殊时期,如果喂养不当则更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再之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故婴儿胃肠道较易感染细菌和病毒而发生腹泻。

    婴儿腹泻日久不愈,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为湿邪,二为脾虚。脾虚为本,湿邪为标。由于湿为阴邪,脾乃运化水湿之阴土而喜燥恶湿,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腹泻。

    婴儿慢性腹泻系脾虚湿胜之因,参苓白术散系理脾止泻、温运淡渗之品,故可取其之妙用。参苓白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临床常用党参或太子参代之)、白术、茯苓、炙甘草、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组成。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理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如无肺气虚损诸症者可去掉桔梗);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脾虚夹湿诸症自除。

    具体运用该方时,常常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随证加减。如有积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积化滞;有气滞并恶心呕吐者,加陈皮以行气化滞、和胃止呕;有食积化热者,加连翘以清热散结;泻下频数、量多者,加泽泻、猪苓利小便以实大便;腹泻日久者,加石榴皮、诃子或防风炭、乌梅炭以涩肠止泻;肝火旺盛者,加白菊花、桑叶以清肝除烦;泄泻日久,气虚较甚,有神疲倦怠、消瘦、面白少华者可加红参(另炖)以补中益气。

    泄泻之本在于脾,而小儿脾常不足,所以治疗婴儿泄泻,调理脾胃为第一要务。古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论,泄泻之机,在于乳食所伤,脾为湿困,故临证用药当以温运、淡渗之品为宜。唯其温运,则脾气得健,脾阳得运;唯其淡渗,则脾湿得祛、脾阴不伤。而方药之中既有健脾之功、又有祛湿之效者,参苓白术散为首选,该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滞,非常适宜于婴儿脾虚湿胜日久不愈之泄泻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6kb)